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债权是一项重要的财产权利,是被继承人财产的重要组织部分,原则上都可以由继承人继承。作为遗产的债权,必须是在继承开始时已经存在着的债权,如果在继承开始后才产生的债权则不能作为遗产继承。因合同、无因管理、不当得利和侵权而产生的债权都是可以继承的。因侵犯财产权而产生的债权是可以作为遗产继承的。但具有人身专属性的债权,如子女对父母的扶养费请求权,残废军人对有关部门的抚恤金请求权等,与被继承人的人身是不可分离的,会随着被继承人的死亡而消灭,不能作为遗产由继承人继续享有。
被继承人的债权应当由继承人继承。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若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继承人可以放弃继承,从就不会继承被继承人的债权。根据2021年生效的《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三条规定,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第一千一百二十四条规定,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应当在遗产处理前,以书面形式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没有表示的,视为接受继承。
继承人继承被继承人的债权后,成为新的债权人。此时,新债权人可以向债务人主张债权,要求债务人履行债务。债务人不履行债务的,债权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其履行债权,债务人逾期履行的,债权人可以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 由于债权也是被继承人的合法财产,可以作为遗产继承。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73人已浏览
314人已浏览
259人已浏览
145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