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二: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
“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二: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郭相利知道合伙人 法律类认证行家推荐于2017-10-05 涉嫌触犯,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罪。 以下是量刑标准: 根据《刑法》第125条及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个人或者单位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以本罪定罪处罚: (1)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军用枪支1支以上的; (2)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以火药为动力发射枪弹的非军用枪支1支以上或者以压缩气体等为动力的其他非军用枪支2支以上的; (3)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军用子弹10发以上、气枪铅弹500发以上或者其他非军用子弹100发以上的; (4)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手榴弹1枚以上的; (5)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爆炸装置的; (6)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炸药、发射药、黑火药1千克以上或者烟火药3千克以上、雷管30枚以上或者导火索、导爆索30米以上的; (7)具有生产爆炸物品资格的单位不按规定的品种制造,或者具有销售、使用爆炸物品资格的单位超过限额买卖炸药、发射药、黑火药10千克以上或者烟火药30千克以上、雷管300枚以上或者导火索、导爆索300米以上的; (8)多次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弹药、爆炸物的。
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或抢劫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或盗窃国家机关、军事警察、民兵枪支、弹药、爆炸物,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
爆炸罪是危害公共安全的严重暴力犯罪,刑法规定既处罚故意犯罪,又处罚过失犯罪;对危险犯(行为犯)和实害犯(结果犯)进行处罚,其量刑标准分别如下:1、对过失犯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2、故意犯(1)抽象危险犯(行为犯)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2)造成严重后果的(结果犯)造成重伤、死亡或者公私财产重大损失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可见,该罪是典型的重罪,触犯该罪的最低刑罚也是有期徒刑,没有拘役管制的可能,刑法最能判处死刑。当然,在司法实践中,要特别注意区分以爆炸方式杀人毁财的情况,但不存在危害公共安全的可能性。在这种情况下,因为不符合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罪质,不能定为爆炸罪,而应定为故意杀人罪和故意毁坏财物罪。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740人已浏览
1,177人已浏览
191人已浏览
137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