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要确定一个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必须同时具备犯罪的主观方面要件和客观方面要件。也就是说,构成任何犯罪,除了在客观方面要有对社会有危害的行为外...
单位构成犯罪的认定: 1、行为是否在单位成员的职务活动范围内,或者与单位的业务活动相关; 2、是否为了单位的利益,是否由单位的决策机构决定;...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行为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超过20万元的,可以构成非法集资犯罪中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行为人集资诈骗数额在10万元以上,或者单位集资诈骗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可以构成非法集资犯罪中的集资诈骗罪。
遗弃行为必须达到情节恶劣程度的,才构成犯罪。也就是说,情节是否恶劣是区分遗弃罪与非罪的一个重要界限。根据司法实践经验,遗弃行为情节恶劣是指:由于遗弃而致被害人重伤、死亡的;被害人因被遗弃而生活无着,流离失所,被迫沿街乞讨的;因遗弃而使被害人走投无路被迫自杀的;行为人屡经教育,拒绝改正而使被害人的生活陷一危难境地的;遗弃手段十分恶劣的(如在遗弃中又有打骂、虐待行为的)等等。由此可见,父母遗弃孩子,不仅会受到道德的谴责,还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在遗弃的治安处罚条例的有关条文中,规定了遗弃未成年人的,父母会被处以五日以下拘留或者警告,这只是违法行为的处罚。如果情节严重,构成犯罪,则当事人最高可面临五年有期徒刑。
盗窃未遂是否追究刑事责任取决于盗窃财产的价值。盗窃财产价值不大的,不构成犯罪,不追究刑事责任。盗窃财产数额较大的,构成犯罪。盗窃未遂不影响犯罪的构成,但可以依法减轻或者减轻处罚。刑法第二十三条 犯罪已经开始实施,因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未成功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较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规定,盗窃公私财产价值1000元至3000元、30000元至50万元以上的,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的大、大、特别大。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根据区域经济发展,考虑社会保障状况,在前款规定的金额范围内确定区域实施的具体金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批准。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59人已浏览
163人已浏览
125人已浏览
167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