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网络犯罪,是指行为人运用计算机技术,借助于网络对其系统或信息进行攻击,破坏或利用网络进行其他犯罪的总称。既包括行为人运用其编程,加密,解码技...
增加惩治新型网络违法犯罪新规定《网络安全法》进一步界定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范围;明确加强对个人信息保护;对攻击、破坏我国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境外...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网络犯罪的表现形式有:1、网络窃密。利用网络窃取技术、军事和商业信息是网络犯罪中最常见的一种。目前,通过国际信息高速公路互联网,国际犯罪分子每年可以窃取价值20亿美元左右的商业信息。在经济领域,银行已经成为网络犯罪的首选。犯罪的形式是通过支付电子货币、账单、银行账户结算单和清单来窃取公私财产。2、制作和传播网络病毒。网络病毒是网络犯罪的一种形式,是人为干扰破坏网络安全正常运行的技术手段。网络病毒的快速繁殖对网络安全构成了最直接的威胁,成为社会的一大公害。三是高科技侵害。这种犯罪是一种旨在瘫痪整个计算机网络,造成最大破坏性的攻击行为。米尼克,世界上第一个将黑手伸向军用计算机系统的15岁美国少年,凭借破译计算机系统的特殊才能,成功进入北美防空指挥中心计算机系统。四是高科技污染。高科技污染是指利用信息网络传播有害数据、发布虚假信息、滥发商业广告、侮辱和诽谤他人的犯罪行为。由于网络信息传播范围广,速度快,如果不进行有效控制,损失将不堪设想。
关于网络经济犯罪的种类职务侵占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在五千元至一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 (二)挪用资金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1、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在一万元至三万元以上,超过三个月未还的; 2、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在一万元至三万元以上,进行营利活动的; 3、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在五千元至二万元以上,进行非法活动的。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本条规定的“归个人使用”: 1、将本单位资金供本人、亲友或者其他自然人使用的; 2、以个人名义将本单位资金供其他单位使用的; 3、个人决定以单位名义将本单位资金供其他单位使用,谋取个人利益的。
关于网络经济犯罪的种类职务侵占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在五千元至一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 (二)挪用资金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1、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在一万元至三万元以上,超过三个月未还的; 2、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在一万元至三万元以上,进行营利活动的; 3、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在五千元至二万元以上,进行非法活动的。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本条规定的“归个人使用”: 1、将本单位资金供本人、亲友或者其他自然人使用的; 2、以个人名义将本单位资金供其他单位使用的; 3、个人决定以单位名义将本单位资金供其他单位使用,谋取个人利益的。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43人已浏览
188人已浏览
2,556人已浏览
237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