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1、不履行抚养赡养义务情节严重的涉嫌遗弃罪。 2、我国法律规定了父母对于未成年的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于父母有赡养义务。对于年老、年幼...
1、不履行抚养赡养义务情节严重的涉嫌遗弃罪。 2、我国法律规定了父母对于未成年的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于父母有赡养义务。对于年老、年幼...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关于子女不尽赡养义务犯法吗的问题的答案是: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 如果父母丧失劳动能力,导致生活困难,父母随时有权要求子女赡养义务,付给赡养费用。丧失劳动能力,一般指男六十周岁,女五十五周岁。 子女对父母赡养扶助,是法定的,没有任何理由不赡养,否则,父母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会支持父母诉讼请求的。
1.对拒不履行抚养义务的父母,应加强教育,屡教不改的构成遗弃罪,应当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2.《刑法》第二百六十条之一对未成年人、老年人、患病的人、残疾人等负有监护、看护职责的人虐待被监护、看护的人,情节恶劣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有第一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我们刑法上有一个罪名:拒不履行生效判决、裁定罪。负有抚养子女义务的,拒不履行法定义务,经人民法院判决或者裁定后,在判决或裁定生效之后,仍拒绝履行抚养义务的,可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我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对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作了规定,即指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行为。该罪的主体是指有义务执行生效判决裁定的当事人及对生效判决、裁定有协助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主观方面是故意;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拒不执行已经生效的判决和裁定,情节严重的行为,行为方式表现为作为和不作为两种。“作为”形式,是指行为人采取暴力、威胁、无理取闹及其他积极作为的方法;“不作为”形式,是指行为采取消极不作为的抵触方式阻挠、对抗、破坏执行人员依法执行生效判决或裁定的活动。构成本罪,必须是达到情节严重。在执行程序中,将要被法院执行的被执行人的可供执行的财产包括已经和尚未被法院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根据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有能力执行”,是指根据查实的证据证明,负有执行人民法院判决、裁定义务的人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或者具有履行特定行为义务的能力;“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主要情形有: (一)在人民法院发出执行通知以后,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已被依法查封、扣押或者已被清点并责令其保管的财产,转移已被冻结的财产,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 (二)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在执行中向人民法院提供担保的财产,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 (三)以暴力、威胁方法妨害或者抗拒执行,致使执行工作无法进行的; (四)聚众哄闹、冲击执行现场,围困、扣押、殴打执行人员,致使执行工作无法进行的; (五)毁损、抢夺执行案件材料、执行公务车辆和其他执行器械、执行人员服装以及执行公务证件,造成严重后果的; (六)其他妨害或者抗拒执行造成严重后果的。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02人已浏览
65人已浏览
149人已浏览
220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