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必要的。...
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需要逮捕而证据还不充足的,可以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第133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对被拘留的人,需要逮捕而证据还不充足的,...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包括了三方面的含义,一是有证据证明发生了犯罪事实,二是证据证明犯罪事实是犯罪嫌疑人实施的,三是证明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行为的证据已经查证属实。犯罪事实可以是犯罪嫌疑人实施的数个犯罪行为中的一个。在刑事诉讼中,在不同的诉讼阶段,由于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对犯罪事实的要求也不同。在侦查阶段考虑是否采取逮捕措施时,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是否应该采取逮捕措施以保障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所以采取逮捕措施的条件只要求两个最基本的内容:发生犯罪行为——解决了适用逮捕措施的客观基础问题;是犯罪嫌疑人所为——解决了逮捕措施的适用对象问题。至于其他与定罪量刑有关的内容,在适用逮捕措施时不必证明。这里的“犯罪事实”既可以是单一犯罪行为的事实,也可以是数个犯罪行为中任何一个犯罪行为的事实。在当代社会,我们国家对于主犯和从犯的量刑规定,甚至是起诉规定都是不一样的,有些情形之下,犯罪行为本来就比较轻微,从犯所起到的作用就更加小了,这时候检察院会考虑到这样一种在其中的作用,而对从犯决定不予起诉。
适用逮捕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一是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这个条件又可以细分为三个维度:有证据证明犯罪事实发生;有证据证明犯罪事实是由这个犯罪嫌疑人事实;这些证据已有部分被查证属实,三个方面缺一不可。另外,犯罪事实可以是单一犯罪行为的事实,也可以是数个犯罪行为中任何一个行为的事实。 二是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这是从犯罪严重程度的角度对逮捕的适用加以限制。逮捕作为一种比较严厉的剥夺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没有必要适用于被判处轻刑的犯罪嫌疑人。 三是确有逮捕的必要性。这条依然体现了对逮捕的慎重使用,如果采取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足以防止犯罪嫌疑人危害社会,也无需逮捕。而判断是否有必要,主要看有无这些情形:可能实施新的犯罪;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可能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可能对被害人、举报人、控告人实施打击报复;企图自杀或者逃跑。
根据刑事诉讼法和人民检察院办理刑事案件规则的规定,逮捕的条件为: 1.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所谓“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是指同时具备下列情形: (1)有证据证明发生了犯罪事实。 (2)有证据证明该犯罪事实是犯罪嫌疑人实施的。 (3)证明犯罪嫌疑人实施的犯罪行为的证据已有查证属实的。 2.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 3.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必要的。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629人已浏览
354人已浏览
208人已浏览
301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