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可变更可撤销合同具有以下特点:合同在撤销前有效,但撤销后自始无效;主要是意思不真实造成的;撤销权的行使方式为诉讼或仲裁;撤销权的行使有排除期...
变更合同的情形一般有:由合同性质和内容决定当事人一方可变更合同;当事人双方经协商同意,并且不因此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由于不可抗力致使...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在赠与人转移赠与财产权前(动产交付前,不动产过户登记前),赠与人可以行使任意撤销权。但下列三种合同除外: 1〕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性质的; 2〕道德义务性质的; 3〕公证的。 二、赠与合同可撤销的情形 合同生效合同无效可变更、撤销合同合同效力纠纷效力待定合同 1、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 2、赠与的财产依法需要办理登记等手续的,应当办理有关手续。 3、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 4、受赠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赠与人可以撤销赠与: (一)严重侵害赠与人或者赠与人的近亲属; (二)对赠与人有扶养义务而不履行; (三)不履行赠与合同约定的义务。 特别注意:赠与人的撤销权,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原因之日起一年内行使。 5、因受赠人的违法行为致使赠与人死亡或者丧失民事行为能力的,赠与人的继承人或者法定代理人可以撤销赠与。 特别注意:赠与人的继承人或者法定代理人的撤销权,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原因之日起六个月内行使。 6、撤销权人撤销赠与的,可以向受赠人要求返还赠与的财产。 案例:因赠与人行为能力欠缺而导致赠与合同无效 1、基本案情: 张女士与丈夫育有一子一女,丈夫多年前已去世,现张女士名下有个人住房一套。2004年,张女士患脑血管病及脑栓塞等疾病。2005年2月份,张女士与女儿张甲签署赠与合同一份,表示将名下房屋赠与女儿张甲,并办理了赠与公证,同年6月,张甲办理了房屋产权过户手续。2009年8月,张女士去世。张女士的儿子张乙在张女士去世后对该赠与合同提出异议,并表示,张女士在2006年的时候即被法院判决宣告为限制行为能力,且在案件审理期间经过司法鉴定也被确认“于2005年全年为限制行为能力”,因此张女士与张甲所签署的赠与合同无效。 2、审理判决: 法院认为,张女士在2005全年期间被评定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故2005年全年范围内,张女士可以进行与她的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但张女士与张甲签署《赠与合同》及办理赠与合同公证的民事行为,均已超出张女士当时的精神健康状况可适应的民事活动范围,故张女士独立实施的上述民事行为无效,其所签订的赠与合同无效。 3、法官释法: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是指当事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不完全,在法定范围内,当事人具有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地实施民事行为,但在法定范围之外,其民事行为能力有所欠缺,不能独立地实施民事行为。限制行为能力人所订立的两种合同是有效的,一种是与其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所订立的合同,另一种是纯获利益的合同。本案中,张女士与张甲订立赠与合同超出了其当时的精神健康状况可适应的民事活动范围,对张女士而言,该合同也非纯获利益合同,因此该赠与合同依法应属于效力待定的合同,需要张女士监护人的追认方能有效。但本案中,张女士生前并无明确的监护人,因此,张女士与张甲所所签订的赠与合同无效。
可变更可撤销合同,是指法律上允许当事人申请对此合同予以否认的合同,该合同不一定是没有法律效力的合同,但是可以通过行使撤销权来进行撤销。可撤销可变更合同情形有: (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 1、表意人因为误解作出了意思表示; 2、必须对合同主要内容发生了重大误解。如果仅仅对合同的非主要条款发生误解,并且不影响合同的目的及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则不构成重大误解。 3、误解是由行为人自己的过错造成的,主观上并非故意。 (二)显失公平的合同。 1、合同的履行对一方当事人有重大不利或明显不公平,主要表现在一方要承担更多的义务而享受极少的权利,或者在经济利益上要遭受重大损失。而另一方则以较少的代价获得较大的利益,承担极少的义务而获得更多的权利。 2、一方获得的利益超过了法律所允许的限度;受损失的一方是在轻率、缺乏经验或紧迫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行为。 (三)因欺诈、胁迫而订立的合同。 (四)乘人之危订立的合同。
劳动合同的变更包括: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的; 2、发生严重困难、企业转业、重大技术创新或业务模式调整,需要变更; 其他可变更劳动合同的情况。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508人已浏览
274人已浏览
143人已浏览
123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