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根据《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公安部70号令)》规定“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发生交通事故后,交通事故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追究,驾驶车辆或者遗弃车辆逃...
构成交通事故逃逸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第七十条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造成人员伤亡的,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抢...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构成要件: 1、行为人的交通肇事行为必须达到致人重伤、死亡或者公司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程度。 2、行为人在逃逸时必须明知自己的行为导致了交通事故的发生。 3、逃逸的目的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 以上三点必须同时具备才能认定其交通肇事后逃逸。因此,如果你被交警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那么可以说交警的认定是有些草率的。不过你得向交警解释清楚两个问题: 1、你之所以没报警是因为你没有意识到这起交通事故跟你有关系。 2、你离开并不是要逃避法律责任,交警的事故责任认定你将服从。 最后补充一点,如果你真的将车停在道路边线内,那么交警给你下个次要责任你是没话说的。
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构成有三个方面:1、主观方面:主观方面即行为人的主观动机,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动机一般是逃避抢救义务以及逃避责任追究。这种动机是积极的心理活动。虽然交通肇事罪是过失犯罪,但仅就逃逸行为而言,具有直接的行为故意。因此只有行为人对肇事行为明知,同时又有逃逸的直接犯意,才构成交通肇事后逃逸。2、客观方面: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从刑法理论来看,认定行为人是否构成犯罪,最直接的便是对行为的客观方面予以认定。3、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的空间要素,即该行为是否仅限于“逃离事故现场”。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虽然没有逃离现场(有的是不可能逃跑),但是在将伤者送到医院后或在等待交警部门处理时畏罪逃跑,虽然无论从主观方面还是客观方面都是符合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的构成的,也应当受到法律的严惩。
1、已发生交通事故。这是一个事实前提,也是一个逻辑顺序问题。发生了交通事故必然存在损害结果。得先有事故才谈得上逃逸问题。 2、肇事者知道自己造成了交通事故。即行为人主观上明知自己的行为导致了交通事故。这是行为人的主观认识因素。如果行为人并未意识到自己制造了交通事故,则不成立肇事逃逸。 3、肇事者需持有逃避法律追究的主观目的。从而采取逃离现场的方法逃避法律责任。 上述三个构成要件缺一不可。只有同时具备时方可被认定为肇事逃逸。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340人已浏览
101人已浏览
78人已浏览
362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