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交通银行最新存款利率注:本利率从2010年10月20日起执行...
现在p2p平台有很多都不错,投资大平台更安全。欢迎咨询冠群驰骋,6年经验,P2P行业巨头,专注中小微企业抵押贷,5万起投,固定年收益12%,...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银行贷款利率是根据贷款的信用情况等综合评价的,根据信用情况、抵押物、国家政策(是否首套房)等来确定贷款利率水平。 银行贷款利息有两种计算公式: 1、等额本息贷款的计算公式 每月还款的金额就是用贷款的本钱乘以月利率乘以(1月利率)乘以还款月数(1月利率)再乘以还款月数最后减去1。 2、等额本金贷款计算公式 每月还款的金额就是用(贷款的本钱÷还款月数)加上(本金再减去已归还本钱的累计额)最后乘以每月利率。等额本息贷款的计算方式比较复杂难算,这种通俗的来说就是高利贷还的更多。 3、《个人贷款暂行办法》第三十八条贷款人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和借款合同的约定,对借款人未按合同承诺提供真实、完整信息和未按合同约定用途使用、支付贷款等行为追究违约责任。
银行存款利息是多少是根据银行存款利率来计算的,存款利率有以下两种方法: 一、传统方法 零存整取是我们普通居民较普遍采用的方法,以零存整取利率的计算为例。 零存整取的余额是逐日递增的,因而我们不能简单地采用整存整取的计算利息的方式,只能用单利年金方式计算,公式如下: SN=A(1+R)+A(1+2R)+…+A(1+NR) =NA+1/2N(N+1)AR 其中,A表示每期存入的本金,SN是N期后的本利和,SN又可称为单利年金终值。上式中,NA是所储蓄的本金的总额,1/2N(N十1)AR 是所获得的利息的总数额。 通常,零存整取是每月存入一次,且存入金额每次都相同,因此,为了方便起见,我们将存期可化为常数如下: 如果存期是1年,那么D=1/2N(N十1)=1/2×12×(12+1)=78 同样,如果存期为2年,则常数由上式可算出D=300,如果存期为3年,则常数为D=666。 这样算来,就有:1/2N(N十1)AR=DAR,即零存整取利息。 例如:你每月存入1000元。存期为1年,存入月利率为1.425‰(2004年10月29日起执行的现行一年期零存整取月利率),则期满年利息为:1000×78×1.425‰=111.15(元) 又如储户逾期支取,那么,到期时的余额在过期天数的利息按活期的利率来计算利息。 零存整取有另外一种计算利息的方法,这就是定额计息法。 所谓定额计息法,就是用积数法计算出每元的利息化为定额息,再以每元的定额息乘以到期结存余额,就得到利息额。 每元定额息=1/2N(N+1)NAR÷NA =1/2(N十1)R 如果,现行一年期的零存整取的月息为1.425‰。那么,我们可以计算出每元的定额息为:1/2×(12+1)×1.425‰=0.0092625 你每月存入1000元,此到期余额为:1000×12=12000(元) 则利息为:12000×0.0092625=111.15(元) 扣去20%的利息税22.23元,你实可得利息88.92元。 二、最新方法 1、等额本息贷款计算公式:每月还款金额(简称每月本息)=贷款本金X月利率×[(1+月利率)^还款月数][(1+月利率)^还款月数]-1 2、等额本金贷款计算公式:每月还款金额(简称每月本息)=(贷款本金/还款月数)+(本金-已归还本金累计额)X每月利率 最新贷款计算器,两种贷款的利息计算方式区别 这两种计算方法不尽相同。等额本息贷款采用的是复合利率计算。在每期还款的结算时刻,剩余本金所产生的利息要和剩余的本金(贷款余额)一起被计息,也就是说未付的利息也要计息,这好像比“利滚利”还要厉害。在国外,等额本息贷款是公认的适合放贷人利益的贷款方式。 然而,等额本金贷款采用的是简单利率方式计算利息。在每期还款的结算时刻,它只对剩余的本金(贷款余额)计息,说未支付的贷款利息不与未支付的贷款余额一起作利息计算,而只有本金才作利息计算。然而,贷款周期越长,等额本息贷款就要比等额本金贷款产生越多的利息。所以,如果借款人无法调整(或选择)还款方式的话,贷款周期越长的借款人,越应该选择等额本金贷款。 通过以上阅读,现在知道银行存款利息是多少了吧。
银行存款计算利息是单利法 1.计算定期利息 利息=本金×利率×存款期限 假设本金一万元,期限一年 一年利息=10000×3.25%= 325元 2.计算活期利息 活期利息积数计息法: 按实际天数每日累计账户余额,以累计积数乘以日利率计算利息的方法 计息公式为:利息=累计计息积数×日利率 累计计息积数=每日余额合计数 积数计息法按照实际天数计算利息 假设卡里的1号有1000元, 3号取500元. 7号存200元到10号能产生多少利息 活期利息是按季度结算的,平时是累计的 利息=1000×(0.35%÷360)×2+500×(0.35%÷360)×4+700×(0.35%÷360)×3=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459人已浏览
207人已浏览
171人已浏览
262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