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教唆他人过失犯罪不成立共犯,因为刑法明确规定两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教唆犯是指通过说服、引诱、引诱、鼓励、收购、威胁等方式,将...
是共同犯罪,前者称为教唆犯。《刑法》第二十九条: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对于教唆未成年犯罪是否构成共同犯罪根据不同情况定性。根据刑法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要判断未成年人是否构成共同犯罪,先要根据《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判断未成年人是否构成犯罪,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实施犯罪行为时,未满14周岁的,不认为是犯罪,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此时只有成年人构成犯罪,不构成共同犯罪。 2、实施犯罪行为时,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在实施8种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与教唆者形成共同犯罪。其他类型的犯罪未成年人不构成犯罪。 3、实施犯罪行为时,已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对实施的一切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此时双方都构成犯罪,则为共同犯罪。
教唆未成年人犯罪,是指用语言、文字或者动作故意引起未成年人实施犯罪的意图、唆使未成年人实行犯罪的行为。实施教唆行为的人称为教唆犯。 对于教唆犯,《未成人保护法》中规定:“教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依法从重处罚。”我国《刑法》针对教唆犯罪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规定如下处罚: 一、如果被教唆的人实施了被教唆的犯罪行为,教唆犯与被教唆的人构成共同犯罪,根据所犯罪行给予处罚。对教唆犯,按其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起主要作用的,按主犯对待;起次要作用的,按从犯对待。 二、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 三、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根据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教唆未满16岁的未成年人犯罪或教唆未满18岁的未成年人犯罪,情节严重的,可增加基准刑的20%-40%的限制行为能力者犯罪的,可增加基准刑的50%以下。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54人已浏览
278人已浏览
214人已浏览
403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