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一)在侵害对象上,被侵害人是特定人。(二)在侵害方式上,主要是以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的名誉。(三)在主观过错上,侵害人可能是故意,也可...
侵犯名誉权必须具备如下几个要件,否则很难认定为侵犯名誉权: (1)被侵害的对象指向特定,即某个具体的自然人或法人; (2)实施侵权的行为人主...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小月:你提到的《一村妇迷信的故事》文中的“故事”是事实吗?因为故事可能是传说或虚构的。如果“故事”不是故事,是实际发生的事件,“某某屯”是笔误,并且作者已经在报上刊登地名更正,并向读者致歉,就不构成侵权。如果文中的“事实”是虚构的,就要看内容有无侮辱、诽谤的违法内容和违法内容情节轻重。 对于一个行为是否构成对他人名誉权的侵害,是按照民事侵权责任构成要件来衡量,则要具备违法行为、损害事实、因果关系和主观过错四个要件。文学作品中侵犯名誉权构成,所塑造的人物具有排他性,作者有侵权的主观过错过失,作品内容有侮辱、诽谤受害人的违法内容。
首先,侵权人要有歪曲、捏造侮辱、贬损、丑化、诽谤等违法侵权行为。其次是该行为在客观上并产生了有损害他人精神利益的不良后果。对这些方面我们可以通过损害对象本身的自然反应和外部表现验证,如公民因受侮辱精神失常、或致伤、致残、致死等。 另一方面,还可以依据社会对被侵害的客体状况验证,如对名誉权、肖像权及荣誉权的损害,主要表现为对受害人社会评价的贬低,周围公众对受害人的非议、嘲笑、歧视、排斥、不信认等,这些可以通过调查核定而作为精神损害事实客观存在的佐证。 其三,是要有主观过错,既故意或过失。
认定侵害公民名誉权需有以下几点: 1.行为人客观上存在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如侮辱、诽谤等行为,并为第三人知悉。 2.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从法理上讲,对于公众人物提起的名誉之诉,在主观过错方面的考察,应当以行为人是否具有实际恶意为标准,没有实际恶意的行为,即使确实损害了公众人物的名誉,也不应认定为侵权。这种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 3.被侵害的对象应当是特定的人(即某个具体的自然人或法人)。 4.在后果上,侵权人的行为对受害人的名誉造成了较严重的损害,使受害人感觉到一种不公正的社会压力或心理负担,精神上受到折磨,心理上遭受创伤。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77人已浏览
175人已浏览
129人已浏览
182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