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不属于犯罪既遂。 中国刑法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
过失犯罪存在犯罪既遂。《刑法》第十五条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不存在。 犯罪既遂的条件是: 1、行为人主观方面必须是直接故意。 2、行为人必须已经着手实行犯罪。 3、行为人的行为齐备了一种犯罪的基本构成的全部要件。 所以,过失犯罪是不存在既遂和未遂的。过失犯罪,只有当结果发生时,犯罪才成立,不存在预备、未遂、中止状态;犯罪既遂是与它们相对的概念,所以一般也不能说“过失犯罪既遂”。比如,行为人过失致人死亡,如果被害人完全没有遭到人身伤害,行为人无罪;如果被害人只是重伤,但是没有死亡,那么行为人构成过失致人重伤罪,不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五条
我国《刑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而过失犯罪,是指在过失心理支配之下实施的、根据刑法的规定已经构成犯罪的行为。 我国刑法理论中,过失犯罪是不存在既未遂的。过失犯罪,只有当结果发生时,犯罪才成立。不存在预备、未遂、中止状态;犯罪既遂是与它们相对的概念,所以一般也不能说“过失犯罪既遂”。 打个比方,行为人过失致人死亡,你说他怎么才叫犯罪未遂呢?如果被害人完全没有遭到人身伤害,行为人无罪;如果被害人只是重伤但是没有死亡,那么行为人构成过失致人重伤罪,不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通说认为,过失犯都是结果犯,发生结果才成立犯罪,故过失犯没有未遂成立的余地。另有观点认为,过失犯也有实行行为与结果,故过失犯也能成立未遂。问题的实质是: 1.未遂的成立是否以故意犯为前提;2.结果是否是过失犯的本质属性。 立法史上看,未遂犯限于故意。通说进一步认为:结果是过失犯的本质,过失犯的处罚以客观上的结果为必要,未遂犯的处罚以主观上的故意为必要。过失行为的违法性必须从违法结果中去寻找。持反对观点的学者认为:过失犯并不以结果为其本质,过失犯也有其实行行为和结果,在过失犯着手实行其构成要件行为而未达成结果的情况下,就可以成立未遂。从立法例上看,由于现代各国刑法一般以处罚既遂犯为原则,以处罚未遂犯为例外。有些国家还规定,只有法律明文规定的才处罚未遂犯,而在立法中都没有处罚过失未遂的规定。 所以,在理论上不管怎样讨论过失未遂的可能性,在实际结果中,过失未遂总是不可罚的。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51人已浏览
104人已浏览
198人已浏览
168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