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构成逃税罪需要满足以下条件:(一)逃税罪的主要要件是特殊主体,即依法承担纳税义务的纳税人和承担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的扣缴义务人,包括单位和个人。(二)逃税罪的主观要件行为人主观上有犯罪意图,即明知应当纳税,故意逃避纳税。因过失少缴或者不缴税的,不构成犯罪。这是区分罪与非罪的重要界限。(三)逃税罪的客观要件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扣缴义务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不缴或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行为。(四)本罪侵犯的对象是国家税收管理制度。
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进出口商品检验的管理秩序。本罪的对象必须是根据进出口商品检验的商品种类表和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必须经商检机构检验的进出口商品,对于不在这一范围内的商品的擅自销售、使用的行为,不构成本罪。 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法的规定,逃避国家对进出口商品的检验,情节严重的行为。 3、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单位也可构成本罪。实际构成其罪的则应是非法销售使用和出口应当经过商检而未经商检的进出口商品的单位及个人,如应当进行商检申报工作的进出口商品的收货、发货单位及个人。 4、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这是针对行为可能造成的重大经济损失的结果而言的,即行为人对这种结果应当预见但因自己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虽已预见其有可能发生,但却轻信能够避免,从而发生了这种严重危害结果。至于逃避商检的行为本身,则是出于故意,即明知行为违法仍然决意为之。
1、法院是认定行为是犯罪的机构。 2、审判由人民法院负责。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人民法院审判案件,实行两审终审制,除本法另有规定的以外,一律公开进行。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89人已浏览
207人已浏览
132人已浏览
311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