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劳动工伤纠纷处理流程 1、先申请工伤认定 企业作为申请人,在职工发生事故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 职工作为申请人,在事故...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后,可走以下流程解决: 1、协商: 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劳动者与企业之间的劳动争议一直是工作中最常见的问题,几乎涉及到工作的各个方面。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后,可以通过以下程序解决:1。协商:劳动争议发生时,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要求工会或第三方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2、调解:发生劳动争议的,可以向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成立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功能的组织进行协商。申请调解可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双方必须在达成调解协议后履行。3、仲裁:不愿意调解、调解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诉讼应当自收到仲裁裁决之日起15天内提起,否则人民法院将不予受理,仲裁裁决即有效。可以向县(区)市级劳动争议申请仲裁,也可以从劳动法院申请仲裁之日起 仲裁和诉讼程序适用于调解原则。
劳动纠纷处理的程序:调解调解是处理企业劳动争议的基本办法或途径之一。事实上,调解可以贯穿着整个劳动争议的解决过程。它既指在企业劳动争议进入或诉讼以后由仲裁委员会或所估的调解工作,也指企业调解委员会对企业劳动争议所做的调解活动。这里所说的调解指的是后者。企业调解委员会所做的调解活动主要是指,调解委员会在接受争议双方当事人调解申请后,首先要查清事实、明确责任,在此基础上根据有关法律和集体合同或的规定,通过自己的说服、诱导,最终促使双方当事人在相互让步的前提下自愿达成解决劳动争议的协议。劳动争议仲裁仲裁也称公断,仲裁作为企业劳动争议的处理办法之一,是指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依法对争议双方当事人的争议案件进行居中公断的执法行为。劳动争议诉讼劳动争议诉讼是人民法院按照规的程序,以劳动法规为依据,按照劳动争议案件进行审理的活动。劳动纠纷要及时、正确地加以解决。注: 1、依照现行法律规定,劳动者主要的法定维权渠道有:劳动争议处理程序、劳动保障监察程序。 2、当前两个程序都存在各自的不足: (1)按照劳动争议处理程序解决的,劳动者需出庭举证、办理比较繁琐的仲裁诉讼手续,劳动者常常由于应诉能力不强导致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2)按照劳动监察程序举报投诉,可以免去出庭应诉之累,成本低,但是由于劳动监察处理该类案件时缺乏司法体系的有力支持,劳动保障监察处理难、执行难现象十分突出。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后,可走以下流程解决: 1、协商: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 2、调解:发生劳动争议的,可向企业调解委员会、设立的基层组织、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申请调解的可以口头形式,也可书面形式,达成调解协议后,双方必须履行。 3、: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县(区)市级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劳动者必须注意及时申请,否则申请事项将被驳回。 4、诉讼: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仲裁是诉讼的必经程序,不经仲裁不能直接提起诉讼。另需注意,诉讼的应当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提起,否则人民法院将不予受理,仲裁《裁决书》即发生效力。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63人已浏览
647人已浏览
158人已浏览
178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