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编造和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1。主要要素:主体为一般主体;2。对象要素:侵犯的对象为社会秩序;3。主观要素:主观方面必须故意;4。客观要素...
涉嫌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疫情信息,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法定量刑是指犯罪行为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投入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原体等物质,制作爆炸性威胁、生化性威胁、放射性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知道是制作的恐怖信息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以5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拘留和管制的严重后果的,处以5年以上的有期徒刑。编造虚假危险、疫情、灾害、警察、在信息网络和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知道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和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以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留和管制的严重后果的,处以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正常的社会秩序。 客观要件。 客观方面表现为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主体要件。 本罪的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凡年满16周岁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主观要件。 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
1、对犯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的人,一般应这样量刑: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2、法律依据《刑法》 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35人已浏览
245人已浏览
127人已浏览
140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