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人民检察院对直接受理的案件中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10日以内作出决定。在特殊情况下,决定逮捕的时间可以延长1日至4日。对不需要逮...
修改前的《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监视居住不能折抵刑期。但是2021.1.1生效新《刑事诉讼法》第七十四条规定: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期限应当折抵...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51条第2款规定,监视居住由公安机关执行。如果发现有违反应遵守的规定的,应及时报告监视居住决定机关,以便考虑是否变更强制措施。1、根据《刑事诉讼法》第58条的规定,公检法三机关采取监视居住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此外对各级人大代表实施监视居住时与取保候审的要求相同,也要注意遵守有关规定。2、监视居住也有其解除、撤销和变更情形,其原因与取保候审相同,监视居住通常变更为逮捕。对监视居住解除、撤销和变更时,也要制作有关文书,向有关个人和单位宣布和送达。
执行机关对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采取电子监控、不定期检查等监视方法对其遵守监视居住规定的情况进行监督;在侦查期间,可以对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的通信进行监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综上所述,公安机关刑拘嫌疑人后,如果其有子女需要抚养或者患有严重疾病,可以先不逮捕,采取监视居住或者其它措施。原则上监视居住在家里进行,由公安机关人员监视其行动,不得关押在派出所,否则就是侵犯了嫌疑人的人身自由。
执行机关对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采取电子监控、不定期检查等监视方法对其遵守监视居住规定的情况进行监督;在侦查期间,可以对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的通信进行监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综上所述,检察院办案过程中,对于需要继续侦查,但是不能逮捕的嫌疑人,可以采用取保候审及监视居住的方式。至于采取何种手段要看情况而定,如果嫌疑人患有严重疾病需要就医的、在怀孕期间等,可以执行监视居住措施。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11人已浏览
156人已浏览
202人已浏览
212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