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
“在我国的法律上,和抢夺有什么区别”这个问题。首先,表现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强制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而表现为乘人不备公然夺取数额较...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本罪与非罪的界限①是中危害性最大、性质最严重的犯罪,在一般情况下,凡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夺取公私财物的行为,就具备了罪的基本特征,构成了抢劫罪。②因为婚姻、家庭纠纷,一方抢回彩礼、陪嫁物,或者强行分割并拿走家庭共有财产的,即使抢回、拿走的份额多了,也属于民事、婚姻纠纷中处理方法不当的问题,不具有非法强占他人财物的目的,不构成抢劫罪。③为子女离婚、出嫁女儿暴死等事情所激怒,而纠集亲友多人去砸毁对方家庭财物,抢吃粮菜鸡猪,属于婚姻家庭纠纷中的泄愤、报复行为,一般应做好调解工作,妥善处理,不要作为抢劫论处。 2、本罪既遂与未遂的界限关于抢劫罪既遂与未遂的区分标准,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观点: (1)应以行为人的抢劫是否非法占有了公私财物为标准。 (2)认为抢劫罪是以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为特征的侵犯财产权利,同时也侵犯人身权利的犯罪。; (3)认为本条对抢劫罪分两款作了规定,实际上是两个,因此,应当按照两种情况,分别确定既遂与未遂的标准,即第一款是一般抢劫罪,就应以抢到财物与否为既遂与未遂的标准;第二款是,不存在未遂的问题。 3、本罪与的界限抢劫罪与罪,是两个性质不同的犯罪。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①客体要件不同。②犯罪目的不同。
多次抢劫是指三次以上的抢劫。对于多次的识别,应以行为人实施的每次抢劫行为构成犯罪为前提,综合考虑故意犯罪、犯罪行为实施的时间和地点等因素,客观分析和识别。多次抢劫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第二百六十三条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并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并处罚金或者:(一)入户抢劫的;(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三)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四)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五)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六)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七)持枪抢劫的;(八)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334人已浏览
192人已浏览
352人已浏览
480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