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应当在五日以内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六条宣告判决,一律公开进行。当庭宣告判决的,应当在五日以内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提起...
一般而言,两三天就可以拿到判决书,当庭宣判的话,判决在宣判之时已经生效了,是否拿到纸制判决书并不影响判决的效力。...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法庭宣判是宣判形式之一。是指合议庭完成评议或者独任审判员的审判结束,立即在法庭上公布判决结果。法院宣判对法官的要求很高,必须确保案件适用法律准确认定事实正确,判决公正合法。目前,我国《刑事诉讼法》没有规定哪些具体案件可以在法庭上宣判,但规定适用速裁程序审理案件的,应当在法庭上宣判。刑事案件很少在法庭上宣判。一般情况下,被告主动认罪,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真实充分,对犯罪基本事实和量刑争议不大的刑事案件可以当庭判决。大部分不会在法庭上宣判。《刑事诉讼法》规定,判决应当公开进行。当庭宣布判决的,判决书应当在5日内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定期宣告判决的,应当在宣告后立即将判决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判决书应当同时送达辩护人和诉讼代理人。
当庭宣判的,应当在十日内送达判决书; 定期宣判的,宣判后立即送达判决书,一审判决书送达之后有个15日的上诉期,过了上诉期未上诉,判决书生效; 二审判决书作出即生效。 拓展资料: 判决书,法律术语,是指法院根据判决写成的文书。是法律界常用的一种应用写作文体,包括民事判决书、刑事判决书、行政判决书和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新规:法院生效的判决书从2014年1月1日起在互联网全面公布,除涉及国家机密、个人隐私、未成年犯罪以及不宜“晒”的4类判决书外,公众均可随时查阅。 判决书百度百科
法院案件没有当庭宣判,说明案情复杂,而决定择日宣判,判决后的法律文书,自收到后民事案后如不服,十五日内上诉。刑事案则十日内上诉。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74人已浏览
2,430人已浏览
313人已浏览
1,010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