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防卫过当不是一个罪名,而是根据防卫过当的主观状况和客观结果来进行定罪量刑的。防卫过当一般来说是过失,但是不排除故意,也就是说防卫过当造成行为...
对于防卫过当的情形,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如果在生活中遇到被伤害的情形,如果适当...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由于防卫过当不是独立,而应根据其符合的要件确定罪名。防卫过当在主观上一般是过失,但也不排除间接故意的可能性。据此,在防卫过当造成了他人死亡的情况下,如果行为人主观上仅有过失,则应认定为;如果出于间接故意,则成立。在防卫过当造成了他人重伤的情况下,如果行为人主观上仅有过失,则应认定为;如果出于间接故意,则成立。第20条第2款规定:“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刑法之所以这样规定,是因为防卫人主观上是出于制止不法侵害、保护合法权益的意图,这表明防卫过当人的主观恶性小;防卫过当是在紧迫情况下造成的,客观上造成的危害比其他犯罪小得多。此外,这样规定也有利于鼓励公民积极进行正当防卫,保护合法权益。
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和司法实践的经验,在对防卫过当量刑时,应考虑以下情节: 1、过当程度过当程度的大小体现了社会危害性程度,因而影响到防卫过当的量刑。 2、防卫动机在过当程度相同的情况下,其防卫行为是出于何种动机,例如是为保护国家、公共利益,还是保护本人利益,显然影响对防卫过当的量刑。 3、权益性质正当防卫所保护的权益的性质,在对防卫过当量刑时,应该加以考虑。 4、社会舆论在对防卫过当量刑时,还要考虑社会影响,既不挫伤公民正当防卫的积极性,又要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严肃性。“抡起一个木制小椅子挥了了过去打中于某头部造成重伤”应该属于重伤,害构成故意伤害罪,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款规定:“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但由于该行为是防卫过当,根据《刑法》第二十条第二款规定,“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所以,这有可能判三到五年的有期徒刑。正当防卫涉及的重大案件,不法侵害人有的受到重大伤害,有的死亡。“死者为大”“死了人就占理”,这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不管死伤者的行为本身是否正当,其家属、亲属往往以此为由向司法机关施加压力,有的甚至形成集体闹访,危及社会稳定。
正当防卫过当应按其行为所触犯的具体罪名判罪,并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法律规定对于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负刑事责任,但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79人已浏览
191人已浏览
119人已浏览
253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