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女方怀孕后男方原则上不可以提出离婚。 民法典明确规定,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者终止妊娠后六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但是存在例外情况...
女方怀孕期间能否需依实际情况而定。一般男方是不可以主动提出的。男方和女方双方行为而发生的怀孕、分娩,不应包括女方和他人发生性关系而导致的怀孕...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首先,一方想离婚而另一方不同意离婚的,那么双方显然不适合协议离婚。但是,根据离婚自由的原则,想离婚的一方可以采取诉讼的方式到法院起诉离婚。法院会根据起诉方的起诉理由确定是否支持双方离婚。另外,法院判决双方离婚的唯一前提条件就是双方感情已经破裂确实无法在一起生活。根据《婚姻法》(修正案)第32条第2款规定:“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应准予离婚。”这一规定说明,男女一方提出离婚后,是否准予离婚,不取决于另一方是否同意离婚,而是法院依据夫妻双方的感情是否确已破裂和调解有无效来决定。其次,双方离婚后关于孩子抚养权的问题不是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因为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不会因为双方离婚而改变。也就是说,双方虽然离婚,但是还是孩子的法定监护人,还有抚养和教育孩子的义务。根据《婚姻法》第36条规定,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和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婚姻法》第37条规定,双方离婚后,一方抚养的子女,另一方应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或全部,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
两种离婚方式,你们自己选择,一是双方协商一致达成协议后到民政部门婚姻登记管理机关办理离婚登记手续并领取离婚证;另一种是协商不成或者任何一方都不愿意协商,坚持离婚的一方可起诉到法院,要求法院判决离婚。法院将对夫妻双方的婚姻基础、婚后感情、离婚原因、夫妻关系的现状以及有无和好可能等方面进行法庭调查,予以综合分析,以认定夫妻双方的感情是否确已破裂,并根据查明的相关事实依法进行判决。如果是第一次起诉离婚,而另一方又坚持不离,一般情况下法院是判决不准离婚的,目的是再留给双方一个机会,希望通过双方特别是不愿离婚的一方的努力表现以及沟通能使夫妻关系有所改善,使婚姻能继续维持下去。如果一方在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的六个月期限届满仍然坚持离婚,可再次起诉,那时法院基本上就判决离婚了。 孩子的抚养也可通过协商解决,如协商不成或任何一方都不愿协商,则由法院综合考虑孩子现实的生活或学习环境(一旦改变是否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明显不利)、双方的经济能力如何、是否方便实际照顾孩子、是否有利于教育孩子、有无可能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的恶习或嗜好等,并对已做绝育手术或因其他原因丧失生育能力的、无其他子女,而另一方有其他子女的、子女随其生活,对子女成长有利(另一方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或者有其他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情形,不宜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予以优先考虑,并在充分维护孩子利益,保障孩子身心健康的前提下进行判决。但是哺乳期内的子女,以随哺乳的母亲抚养为原则,两周岁以内的孩子一般也由母亲抚养,对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子女随父或随母生活发生争执的,应考虑该子女的意见。但是根据你说的情况,孩子仅仅3个月,男方在哺乳期内都是不能提出离婚的。
建议双方尽量协商,则可以去民政局登记离婚,若无法协商,则可诉至法院,要求解除夫妻关系,并分割共同财产,对于子女抚养问题,法院会综合考虑双发的经济状况,收入水平,房产状况,受教育程度,与子女相处的时间长短等等因素综合判决,若子女已满十岁,则应该听取子女的意见。第一次起诉离婚时法院往往不会判决离婚,但过六个月之后再次起诉,法院通常就会判决离婚了。对方不同意并不阻碍一方起诉的权利。起诉需要双方身份证,户口簿,结婚证,子女出生证,起诉状等材料。第一次审理可能不会判决离婚,但六个月后再次起诉离婚,则一般都会判决离婚。 去被告住所地法院或经常住所地(连续居住满一年以上)法院起诉离婚,法院会走程序公告送达的,但需要的时间比正常的时间要长一些。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398人已浏览
258人已浏览
290人已浏览
201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