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提问

特色服务

法律大讲堂

用户中心

构成交通肇事逃逸的主要构成要件有哪些

2021-10-20
(1)行为者的交通事故行为必须达到严重受伤、死亡或严重损害公私财产的程度,是认定交通事故后逃跑的前提和基础。行为者未造成上述严重后果而逃跑的,不应认定该行为者交通事故后逃跑,只能考虑治安处罚的重要情节。(2)行为人在逃逸时必须明知自己的行为导致了交通事故的发生,这是行为人的主观认知因素。如果行为人没有意识到交通事故的发生而离开现场,则不能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只能认定其构成一般交通肇事罪。需要强调的是,笔者所说的知道是指行为者知道或者应该知道,行为者应该知道自己的行为引起交通事故而假装不知道,从事故现场逃走的情况下,应该认定为交通事故后逃走。(3)逃逸的目的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这是认定“交通肇事后逃逸”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实践中,肇事者逃逸的目的大多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但也有少数人因为害怕被受害者的亲戚朋友和其他参观者殴打而逃跑,这些人逃离现场后,很快就通过报告领导人和通报等方式接受法律处理。显然,这些人的主观恶性要小得多,因此,有必要在认定时加以区分,以保证准确适用法律,做到不枉不纵。当然,行为人出于正当目的逃离现场后,必须及时向有关机关报案,接受法律处理,否则,如果行为人一逃便杳无音信,仍应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4)行为人的逃逸行为不应仅限于“逃离事故现场”。我国刑法规定的交通肇事后逃逸并不是单指的当场逃逸,也包括事后逃逸,关键是看行为人的主观目的与社会危害性,交通肇事后,虽及时将被害人送往医院抢救,但在之后却畏罪逃跑的仍应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相关法规

《道路交通安全法》都99条第1款第3项、第2款,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三)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行为人有前款第二项、第四项情形之一的,可以并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有第一项、第三项、第五项至第八项情形之一的,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

相关问答

赵丽、章法...等95位律师接受在线咨询

有问题 立即在线问律师

点击提问 快速获得指导

婚姻/债务/工伤/合同/刑事....最快3分钟内有回应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看完还不明白?马上在线问一下吧!

点击提问 快速获得指导

网友热门关注

法师兄 专业问答 详情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