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如果只是被告人上诉,检察院未抗诉的情况下,不会加重对被告人的处罚。 刑事中有上诉不加刑原则,第二审人民法院审判被告人一方上诉的案件,不得以任...
诉讼讲究对等。 公诉人出庭的公诉,起诉人是公诉人,被告是犯罪嫌疑人,起诉人和被告都有权上诉。公诉案件刑案部分,被害人只是公诉人的附属,没有独...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如果只是被告人上诉,检察院未抗诉的情况下,不会加重对被告人的处罚。 刑事中有上诉不加刑原则,第二审人民法院审判被告人一方上诉的案件,不得以任何理由加重被告人刑法的一项审判原则。 第二审人民法院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的案件,除有新的犯罪事实,人民检察院补充起诉的以外,原审人民法院也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罚。
在公诉案件中,被害人如果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公诉案件的判决有不同意见,不能直接提出上诉。但是,有权请求人民检察院向人民法院提起抗诉。 如果被害人是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或者是精神病人,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权代替他们向人民检察院提出请求,请求人民检察院向人民法院提起抗诉。 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请求人民检察院提起抗诉的时间期限,是在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收到原审人民法院的判决书后5日以内。人民检察院收到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请求后,认为原审人民法院判决确有错误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抗诉;如果认为原审人民法院判决没有错误的,也可以不提起抗诉。不论人民检察院作出何种决定,都应当在收到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请求后5日以内,作出是否抗诉的决定并答复请求人。
在我国现行的司法制度中,刑事案件中的受害人并未将其明确界定为当事人,而是必须作为当事人出庭。然而,受害者的身份仍然是双重的。他们不仅是辅助控诉人,也是证人。但由于一些历史和现实原因,司法实践中的受害者大多在诉讼中扮演证人的角色,加上其他因素的约束,受害者在司法实践中很少出庭参加诉讼。但被害人出庭是有深远意义的。首先,被害人出庭参加诉讼,可以当庭与被告人对质,使法官对证据的审查更加客观,有利于案件事实的查明,使司法机关在此基础上分清是非责任,找出法律关系,正确定罪量刑,做出合理判决。其次,被害人出庭参加诉讼,可以及时化解矛盾,使其尽快走出犯罪带来的阴影,降低或杜绝诉讼和上访的比例,有利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保护被告人权益。第三,受害者出庭参加诉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我国法律制度的漏洞,有利于法律的完善和制度的完善,增加司法的透明度,进而在全社会树立实体与程序并重的法治理念,以可见的方式实现公平正义。最后,受害者出庭参加诉讼,可以使剧场化的法院成为人们亲近司法、进入司法的普法课堂。活生生的案例会教会他们努力提高法商,做知法守法的公民;还能激发其积极与犯罪行为作斗争的勇气,更好地预防和打击刑事犯罪。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60人已浏览
318人已浏览
304人已浏览
136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