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解除取保候审原因一般有两个;1、法院决定或检察院决定判处缓刑或不予起诉。2、收监,即把取保候审人收归看守所。...
取保候审不可以自动解除的,个人可以去决定取保候审机关申请解除。司法实践中,取保候审解除的情形主要有四种: 1、变更强制措施,取保候审变更为逮...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根据相关规定,就解除取保候审原因,做出以下解释: 解除取保候审,一般有两个情况;1、法院决定或检察院决定判处缓刑或不予起诉。2、收监,即把取保候审人收归看守所。
犯罪嫌疑人可以申请取保候审机关解除。公安机关在取保候审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对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根据案情变化,应当及时变更强制措施或者解除取保候审。需要解除取保候审的,由原决定机关制作解除取保候审决定书、通知书,送达执行机关。执行机关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人、保证人。 《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期限及其解除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取保候审作为一种刑事强制措施被广泛应用,在诉讼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那么它既赋予被取保人一定的自由,便于家庭生活和工作,又给国家节省了因羁押带来的各项经济开支,减轻了国家负担,同时,确保了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可在司法实践中,这一制度的实施普遍存在着重取保轻解除的执法现象,影响了法律的严肃性。那么申请解除取保候审的原因都有哪些,取保候审的解除是指取保候审期限届满,或者发现被取保候审人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而取消取保候审的制度。根据刑事诉讼法第58条及相关司法解释,取保候审的解除有三种情形:一是发现对被取保候审的人不应追究刑事责任。属于这种情形的是已经查明无罪或符合刑事诉讼法第15条规定的6种法定情形。二是取保候审期限届满。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12个月。如果期限届满,应当解除取保候审。三是因变更其他强制措施而解除,这种情形主要是被取保人违反了取保候审应遵守的规定,有可能发生社会危害性,或其取保候审的特殊条件(如病愈、哺乳期已满)消失而决定逮捕的。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80人已浏览
182人已浏览
456人已浏览
616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