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在涉外继承中,根据主体的不同,可分为中国公民继承遗产的法律适用和外国公民继承遗产的法律适用。 1、中国公民继承遗产的法律适用。根据《继承法》...
在一个继承事件中,有三个因素,即继承人,被继承人和遗产,法律上把这三个因素称为继承法律关系之要素。如果这三要素都在我国国内,就是国内继承。这...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涉外继承包括这几种基本情况:被继承人是外国人;继承人、受遗赠人是外国人,或在继承人、受遗赠人中有外国人;遗产在外国和继承关系中的法律事实发生在国外。无论是哪一种涉外继承,在实务处理中都要依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我国涉外继承的法律适用问题作了明确规定,其要点有三: 1、中国公民继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遗产或者继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国人的遗产,动产适用被继承人住所地法律,不动产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 2、外国人继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遗产或者继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中国公民的遗产,动产适用被继承人住所地法律,不动产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 3、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外国订有条约、协定的,按照条约、协定办理。
在一个继承事件中,有三个因素,即继承人,被继承人和遗产,法律上把这三个因素称为继承法律关系之要素。如果这三要素都在我国国内,就是国内继承。这三个要素中有一个与外国有关,如被继承人是外国人,或者继承人是外国人,或者是部分或者全部遗产在国外,那么这个继承就成为涉外继承了。我国《继承法》规定,涉外继承可以归纳为四种情况:①我国公民继承在我国境外的遗产,而不管这些遗产是我国公民还是外国人所遗留的。②我国公民继承在我国境内外国人的遗产。③外国人继承在我国境内的遗产,而不管这些遗产是外国人还是中国公民遗留的。④外国人继承在我国境外的中国公民的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涉外继承关系要复杂得多。涉外继承,《继承法》规定,无论是哪种情况,都按照这样一个原则:遗产如果是动产,就适用被继承人住所地法律;遗产是不动产,就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如果在涉外继承中,某个外国和我国之间订立的条约、协定或双方都参加的国际条约对遗产处理作了规定的,要按照条约、协定的规定来处理。总之,无论是我国公民继承在我国境外的遗产或者继承在我国境内的遗产,还是外国人继承在我国境内的遗产或者继承在我国境外的我国公民的遗产,一般都按照动产适用被继承人住所地法律和不动产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来处理。
世界各国的继承法对法定继承总是伯规定有很大的区别。在处理涉外继承法律关系中的法定继承问题时,适用何国法律,如何确定这个法律关系中的法定继承问题时,适用何国法律,如何确定这个法律关系的准据法,是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从各国对涉外继承准据的确定看,各国分别适用三个原则: 1、被继承人的住所地法; 2、被继承人的属人法; 3、将遗产分为动产和不动产,分别确定其准据法。动产依被继承人的属人法,不动产依被继承人遗产的所在地法。我国处理涉外继承关系主要适用动产的遗产继承依补充继承人的属人法,不动产的继承依被继承人的遗产所在地法。根据我国《继承法》第三十六条规定:“中国公民继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遗产或者继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国人的遗产,动产适用被继承人住所地法律,不动产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外国人继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遗产或者继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中国公民的遗产,动产适用被继承继承人住所地法律,不动产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另外,“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外国订有条约、协定的,按条约、协定办理。”例如,1959年我国同苏联订立的领事条约中规定:“缔约任何一方公民死亡后遗留在缔约另一方领土上的财产,包括动产与不动产,均按财产所在地国家的法律处理。”这些规定表明,我国对于涉外继承适用的法律,是采取“区别制”的原则的,就是把继承人的遗产分为动产和不动产,分别适用有关的外国法律和我国的法律。这个原则既保护了我国的利益,又照顾了有关外国的利益;在实践中也便于执行,可以避免国与国之间因为继承制度的不同可能引起的继承困难。继承法还把涉外继承分为中国公民继承和外国人继承这两种情况,并作了具体规定,这是适当的、全面的。另外,我国还总结了过去与外国签订有关条约的做法和经验,并在继承法作了肯定,这既符合国际法准则,也是处理涉外继承问题,避免涉外继承的困难和矛盾的理想措施。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14人已浏览
188人已浏览
388人已浏览
149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