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按照我国《》规定,如果合同中一方当事人发生违约的情况时,另一方当事人可以要求对方承担强制履行、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等责任。《合同法》第114...
《民法典》第五百八十四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造成对方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 1、直接损失是指财产上的直接减少。 2、间接损失又称所失利益,指失去的可以预期取得的利益。可以获得的预期的利益,简称可得利益。可得利益指利润,而不是营业额。 3、在实践中,可预见到的情况千差万别,很难把握,如果对此不加以限制,就会导致当事人乱用或者曲解“可预见”的本意。因此法律对可预见性采取了一些限制。预见性有三个要件: (1)预见的主体为违约人,而不是非违约人。 (2)预见的时间为订立合同之时,而不是违约之时。 (3)预见的内容为立约时应当预见的违约损失,预见不到的损失,不在赔偿范围之列。
根据法律规定,只要签订合同的双方当事人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合同内容不违法并且系双方自愿签订,在双方当事人签名或盖章确认后,该合同即具有法律效力。 如果在合了同中只约定了一方有违约进行赔偿,而对另一方没有相应的约定的,这只属于双方所约定的合同条款不完善,但对合同本身的法律效力不会产生的影响。
违约赔偿主要分为、约定违约金、法定违约金和损失赔偿金。定金赔偿是指向守约方赔付定金的数额,定金不超合同数额20%既可以适用。约定违约金赔偿是指最高向守约方赔付对方所受损失的30%。法定违约金是指在双方当事人没有约定违约金时,适用法定违约金。具体需要根据实际上的事实,并参考相关法律,来确定法定违约金的数额。损失赔偿金在没有约定违约金又没有法定违约金时可以适用。主要适用填平规则,也就是说,你能举证自己所受多少损失,就能请求对方赔偿多少数额。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14人已浏览
115人已浏览
111人已浏览
146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