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数额较小,没有达到2000元,尚不构成诈骗罪,但是违反社会治安,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处5~15日拘留,可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但如...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本罪往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本罪往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 首先,行为人实施了欺诈行为,欺诈行为从形式上说包括两类,一是虚构事实,二是隐瞒真相;从实质上说是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的行为。 其次,欺诈行为使对方产生错误认识,对方产生错误认识是行为人的欺诈行为所致;即使对方在判断上有一定的错误,也不妨碍欺诈行为的成立。 最后,成立诈骗罪要求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之后作出财产处分,财产处分包括处分行为与处分意识。
票据诈骗罪(刑法第194条第1款),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明知是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而使用,或冒用他人的票据,或签发空头支票、签发无资金保证的汇票、本票,或捏造其他票据事实,利用金融票据进行诈骗活动,骗取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票据诈骗罪在主观上须由故意构成、且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如果行为人出于过失而使用金融票据,如不知是伪造、变造或作废的金融票据、误签空头支票、对票据事项因过失而导致记载错误等,不构成犯罪。根据刑法第200条之规定,单位亦能成为票据诈骗罪的主体。票据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金融票据进行诈骗活动,骗取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票据诈骗罪是一种利用金融票据进行诈骗活动,骗取财物数额较大的犯罪行为,根据我国刑法第一百九十四条的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构成票据诈骗罪: (一)明知是伪造、变造的汇票、本票、支票而使用。 (二)明知是作废的汇票、本票、支票而使用。 (三)冒用他人的汇票、本票、支票。 (四)签发空头支票或者与其预留印鉴不符的支票,骗取财物的。 (五)汇票、本票的出票人签发无资金保证的汇票、本票或者在出票时作虚假记载,骗取财物的。
刑法规定1、犯本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留或管制,处罚金2、金额巨大或有其他重大情节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处罚金3、金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重大情节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处罚金或没收财产。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对欺诈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问题的说明》(从2011年4月8日开始实施)的规定,欺诈公私财产的价值从3000元到1万元以上,从3万元到10万元以上,从50万元以上,刑法第266条规定的金额大和金额大、金额特别大骗取公司私有财产达到上述规定的金额标准,具有以下情况之一的,可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适当处罚:(一)通过发送邮件和电话,利用互联网、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发布虚假信息,对不特定的人实施欺诈的;(二)欺诈救灾和救灾、防汛、优待、扶贫、移民、救济、医疗费用的;(三)以救灾募捐名义实施欺诈的;(四)欺诈残疾人、老年人或失去劳动力人的财产的;(五)受害人自杀、精神异常或其他严重后果。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38人已浏览
163人已浏览
399人已浏览
143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