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1、用人单位无故辞退员工,一般属于违法解约,应当按双倍的经济补偿标准来赔偿员工,即员工在用人单位的工作时间每满一年,就可以获得两个月工资的赔...
1、公职人员不得违反有关规定从事或者参与营利性活动,在企业或者其他营利性组织中兼任职务。因此不可以放贷牟利。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认定退贿无罪: 1、国家工作人员收受请托人财物后及时退还或者上交的,不是受贿。 2、国家工作人员受贿后,因自身或者与其受贿有关联的人、事被查处,为掩饰犯罪而退还或者上交的,不影响认定受贿罪。
行贿是一种犯罪行为,它以财物来拉拢、腐蚀国家工作人员为手段,以获取更大的利益为目标。 行贿者以财物来换取大于财物本身的利益,受贿者利用权力来得到财物,国家或集体则牺牲了利益,所以,行贿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的廉洁性和国家经济管理的正常活动,牺牲的是国家或集体的利益。说到底,就是一场权钱的交易。 对于行贿者的心里态度,很简单,你只要收了我的财物,就等于吞了我的诱饵,吞了我的诱饵就等于上了我的钩,上了我的钩,你就跑不了,就必须为我办事,所以千方百计地利用多种渠道让对方收下我的财物。 对于受贿者的心里态度,很复杂,一边是财物的诱惑,不要白不要,一边是国家或集体利益的损失,要了不白要,一边是法律的约束,到底是要不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九十条【对犯行贿罪的处罚】对犯行贿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因行贿谋取不正当利益,情节严重的,或者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行贿罪与受贿罪的区别在于它们是一种对合犯罪,也就是行贿和受贿互为条件,从它们行为角度看,有行贿才有受贿存在,有受贿必有行贿存在。但从构成犯罪的角度上看,二者的对合关系并不是绝对化的,构成行贿罪不一定就构成相应的受贿罪:构成受贿罪也不一定就构成相应的行贿罪,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1、有关法律规定给付财物方不是行贿,而收受财物方却是受贿。如我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九条第三款规定:“因被勒索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没有获得不正当利益的,不是行贿”,就是这种情况。 2、一方行贿数额小达不到立案定罪条件,而收受贿赂方因收受多起多人贿赂数较大而构成受贿罪。 3、一方犯有行贿罪而另一方却未受贿。 行贿和受贿在犯罪构成上不同,但对这两个罪名的量刑是一样的,所以大家有时会说“同罪”。 法律规定: 《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受贿罪】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受贿罪。 国家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以受贿论处。 第三百八十五条【对犯受贿罪的处罚规定】对犯受贿罪的,根据受贿所得数额及情节,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处罚。索贿的从重处罚。 第三百八十二条【对犯贪污罪的处罚规定】对犯贪污罪的,根据情节轻重,分别依照下列规定处罚: (一)贪污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较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二)贪污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三)贪污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数额特别巨大,并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对多次贪污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贪污数额处罚。 犯第一款罪,在提起公诉前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真诚悔罪、积极退赃,避免、减少损害结果的发生,有第一项规定情形的,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有第二项、第三项规定情形的,可以从轻处罚。 犯第一款罪,有第三项规定情形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人民法院根据犯罪情节等情况可以同时决定在其死刑缓期执行二年期满依法减为无期徒刑后,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假释。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0人已浏览
29人已浏览
21人已浏览
30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