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你好1,应该是处于案件调查阶段 2,这是一个认识错误,转到检察院并不是拘留场所的改变而是负责单位的改变,就是有公安局调查结束了转到检察院准备...
1、立案侦查严格来说没有时限,一般所说的侦查时限是指的对犯罪嫌疑人的强制措施时限 2、采取取保候审时:通常情况下是从采取取保候审措施的第二天...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案子到检察院公安机关是否还能侦查分两种情况:一种是移送到检察院进行批捕。然后案件还回到公安机关,公安可以继续侦查,然后送到检察院起诉。另一种情况是,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在起诉过程中,检察院认为事实不清或证据不足的,可以要求侦查机关补充侦查,这时公安机关又有权进行侦查。
《民法通则意见》第14条规定:“人民法院指定监护人时,可以将《民法通则》第16条第2款中的(一)、(二〕、(三)项或第17条第1款中的(一〕、(二)、(三)、(四)、(五)项规定视为指定监护人的顺序。前一顺序有监护资格的人无监护能力或者对被监护人明显不利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对被监护人有利的原则从后一顺序有监护资格的人中择优确定。被监护人有识别能力的,应视情况征求被监护人的意见。监护人可以是一人,也可以是同一顺序中的数人。由此可知,有资格作为未成年人的指定监护人的,仅限于未成年人的近亲属。关于近亲属的范围,《民法通则意见》第12条规定:“民法通则中规定的近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有权为未成年人指定监护人的机关有三种:一是未成年人的父亲或母亲所在单位;二是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三是人民法院。上述三种组织和机关的指定监护权的行使顺序是:未成年人父母的所在单位首先行使指定权;如果未成年人的父母没有单位,或者该单位拒绝指定或者不适宜指定时,由未成年人住所地居民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指定监护人;只有当未成年人的近亲属对有关组织的指定不服而提起诉讼时,人民法院才依法定程序和法定条件,通过判决形式对未成年人的监护人进行指定。《民法通则意见》第15条规定:“有监护资格的人之间协议确定监护人的,应当由协议确定的监护人对被监护人承担监护责任。”第16条规定:“对于担任监护人有争议的,应当按照《民法通则》第16条第3款或者第17条第2款的规定,由有关组织予以指定。未经指定而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有关组织依照《民法通则》规定指定监护人,以书面或者口头通知了被指定人的,应当认定指定成立。被指定人不服的,应当在接到通知的次日起30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逾期起诉的,按变更监护关系处理。监护人被指定后,不得自行变更。擅自变更的,由原被指定的监护人和变更后的监护人承担监护责任。被指定人对指定不服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民法通则意见》第14条的规定,作出维持或者撤销指定监护人的判决。如果判决是撤销原指定的,可以同时另行指定监护人。此类案件,比照《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特别程序进行审理。在人民法院作出判决前的监护责任,一般应当按照指定监护人的顺序由有监护资格的人承担。在了解了我们国家的民法通则的相关的含义之后,其实最主要的也就是在阐述监护人的一些条件,并且能够解答了我们文章中提到的监护人怎么确定标准是什么,同时也能够让一些读者清晰的认识到,我们国家的法律的条文细则。
众所周知,刑事案件中有些是自诉案件,有些是公诉案件。那么,对于公诉案件,检察机关在几天内提起公诉呢?起诉作为起诉的一种类型,是指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移送起诉的案件进行全面审查,对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嫌疑人提交人民法院审理的诉讼活动。起诉是人民检察院的一项特殊权力,任何其他机关、团体和个人都不得行使。刑事诉讼中,检察院审查起诉的期限为一个月,复杂的可以延长半个月,事实不清楚,证据不足的,可以退回公安补充侦查(期限为一个月,最多两次)。如果案件要改变管辖范围,从改变后的检察院收到案件之日起计算审查起诉期限。因此,检察院一般会在收到案件后一个月内向法院提起公诉,这取决于案件的实际情况,不会超过法定的最长期限。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691人已浏览
1,764人已浏览
189人已浏览
959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