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根据事实写。 起诉公司的,可以这样写诉讼状: 1、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 2、被告公司的名称、住所和...
行政诉讼案由需要了解以下知识:行政管理范围。行政管理范围是指行政主体代表国家管理行政事务的领域。以行政管理范围作为行政案件案由的第一个要素,...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一、首部。 1、标题文书上部正中写“起诉书”或”民事起诉书“。 2、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在原告与被告栏目内,分别写明原告和被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籍贯、文化程度、职业和住址。 当事人的书写程序是: (1)原告,多人需依次写。原告如有代理人,就写在哪个原告的下一行。 (2)后写被告,有几个依次写几个。 (3)再写第三人,有几个依次写几个。原被告如果是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时,就在原、被告栏内写明单位名称、地址,再写法定代表人姓名、职务。有委托代理人的,注明委托代理人姓名、单位和职务。 2/4 二、正文。 正文是民事起诉书的主要部分,包括请求事项、事实和理由。 1、请求事项。即诉讼请求。要简明扼要地写出请求法院解决的民事权益的争议问题,也就是案由。即请求法院依法解决原告一方要求的有关民事权益争议的具体事项,如请求赔偿,偿还债务,履行合同等。 2、事实。即双方争议的具体问题,要把争议的起因、经过、现状、特别是争议的焦点,具体地写清楚。 3、理由。即诉讼请求的根据,主要是列举证据,说明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址,同时根据事实,依照法律有关规定,分析论证。 3/4 三、结尾。 在正文之后,另起一行写明致送机关,而后在其右下方,由具状人签名或盖章,注明具状的年月日。 4/4 四、附项。 这是民事起诉书的附加部分。应具体写明民事起诉书副本的份数和证据的种类、名称、数量以及证人的姓名、住址等。
行政案件的原因分为:类似案件、不类似案件、行政赔偿案件。确定方法如下:(1)。确定作为类案件案由的构成要素和方法的基本方法是划分案件类别,以行政管理范围为类,以具体行政行为类别为别。结构应具备以下两个要素:1、行政管理范围。行政范围是指行政主体代表国家管理行政事务的领域。将行政案件初步分为公安、工商、税案件初步分为公安、工商、税务等行政纠纷。2、具体的行政行为类型。以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确认等具体行政行为的类型或性质,作为案由的第二要素。具体行政行为的表现形式,如行政处罚中的罚款、拘留等,不以构成要素出现,而是以行政处罚代替。基于以上两个要素,行政作为案件的结构是:管理范围和具体的行政行为类型。(二)原则上,不作为因的构成要素和确定方法不作为案件原则上仍然适用上述两种构成要素的结构,但也要体现此类案件的特点。确定方法是:以诉讼为此类案件原因的第一要素;以行政主体的类别为第二要素,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海关等;以不履行特定行政职责或义务为第三要素。以公安机关不履行保护人身权法定职责为例,案由确定为起诉公安机关不履行保护人身权法定职责。履行……法定职责中要求履行的职责应当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确定,如诉XX(行政主体)不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的法定职责、诉XX(行政主体)不履行行政合同义务、诉XX(房屋管理机关等)不履行登记法定职责等。(3)行政赔偿案件的构成要素和确定方法分为两种情况,即一起提起行政赔偿和单独提起行政赔偿。对于一起提起的行政赔偿案件,可以在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案件案由后加上行政赔偿一词。如工商行政登记及行政赔偿;起诉公安机关不履行保护人身权的法定职责和行政赔偿。对于单独提起行政赔偿的案件,案由的确定方法是:行政范围行政赔偿。以税务人员在执法中单独提起行政赔偿诉讼为例,如税务行政赔偿。
该类诉讼为根据《案由》第114项,由受案法院可以根据《公司法》第28条、第94条,确定案由为“出资不足违约纠纷”。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56人已浏览
206人已浏览
162人已浏览
6,317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