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对于追诉期限从犯罪之日起计算;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在追诉期限以内又犯罪的,前罪追诉的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
我国刑法第八十九条第二款规定,在追诉期限内再次犯罪的,从犯罪之日起计算前罪追诉期限。这项规定表明,中国的诉讼时效中断是基于犯罪分子在诉讼期间...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起诉后又撤诉的不能引起诉讼时效中断。因为权利人起诉后又自动撤诉,表明了他放弃了对请求权的行使,即不行使权利,不再要求人民法院对案件进行审理和裁判,是权利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处分自己诉讼权利的一种行为。根据法理和民事诉讼法上“诉的撤回,视同未起诉”的诉讼规则,权利人起诉后又撤诉的不能发生起诉的法律后果,可视为权利人没有起诉。因此,起诉后又撤诉的,不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法律后果。当事人提起诉讼是导致诉讼时效中断的法定事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四十条规定:“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即“提起诉讼”是引起诉讼时效中断的三种法定情形之一。法律对提起诉讼没有作任何限制性规定,没有附加任何条件和诉讼阶段上的要求;相关司法解释也没有规定只有提起诉讼后没有撤回起诉或被按撤诉处理才算是“提起诉讼”。因此,对当事人提起诉讼导致诉讼时效中断的理解,不能附加任何条件和限制。当事人提起诉讼后又撤诉,不能因之后的撤诉而否定之前的起诉。当事人的撤诉行为也不可能溯及已经形成客观事实的诉讼时效中断的法律后果。
《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主要诉讼期限如下:1、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说明理由,在案件开始审理时提出的回避事由在案件开始审理后知道的,也可以在法庭讨论结束前提出。2、申请诉前财产保全的,申请人在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后十五日内不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解除保全。3、被告答辩,应收到人民法院发送的起诉书复印件之日起15天内提交答辩书。4、应用普通程序审理的一审民事案件,应在受理后6个月内审理的简易程序审理应在3个月内审理。5、当事人不服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提起上诉。不服第一审裁定的上诉期限为十日。6、不服判决上诉的二审民事案件,受理上诉后3个月内必须审查的不服判决上诉的,受理上诉后30天内必须审查。7、当事人申请复审必须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两年内提交。8、申请执行的期限为两年。
起诉后又撤诉的不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法律后果。根据法理和民事诉讼法上“诉的撤回,视同未起诉”的诉讼规则,权利人起诉后又撤诉的不能发生起诉的法律后果,可视为权利人没有起诉。诉讼时效中断的情形: 1、起诉。起诉行为是权利人通过人民法院向义务人行使权利的方式。故诉讼时效因此而中断,并从人民法院裁判生效之时重新起算。 2、请求。这一行为是权利人在诉讼程序外向义务人行使请求权。改变了不行使请求权的状态,故应中断诉讼时效。 3、认诺。基于义务人认诺所承担的义务,使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重新得以明确,诉讼时效自此中断,并即时重新起算。认诺的方式有多种多样,包括部分清偿、请求延期给付、支付利息、提供履行担保等。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264人已浏览
312人已浏览
451人已浏览
528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