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百六十八条【阻碍军人执行职务罪;阻碍军事行动罪】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军人依法执行职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
阻碍执行军事职务罪,是指军人以暴力、威胁方法,阻挠军队指挥人员、值班人员、值勤人员执行职务的行为。 2015年8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第一,要看行为人主观上是否故意阻挠军人履行职责。如果属于对军人抱怨、说怪话、态度生硬,或者只有一般的嘲讽、侮辱甚至轻微的顶撞行为,行为人不希望对方停止、变更或放弃执行职务的结果,则不应以犯罪论处;第二,要看行为人是否实施了暴力、威胁手段,是否发生了军人停止、放弃、变更执行职务或无法执行职务的后果。如果行为人虽然实施了某种阻挠行为,但只是军人正常执行职务,或者对方停止、放弃、变更或者无法执行职务,但与行为人的行为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不应以犯罪论处。
(一)区分阻碍军人执行职务罪与非罪的界限判定一种阻碍军务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一是要看行为人主观上有无故意阻挠军人执行职务的目的。如果属于对军人发牢骚、讲怪话、态度生硬,或者仅有一般嘲讽、辱骂,甚至轻微的顶撞行为,行为人并不希望对方停止、变更、放弃执行职务结果发生的,不应以犯罪论处; 二是看客观上行为人是否实施了暴力、威胁手段,是否因此发生了军人停止、放弃、变更执行职务或无法执行职务的后果。如果行为人虽然实施了某种阻挠行为,但只是军人正常执行职务,或者对方虽然出现了停止、放弃、变更执行职务或者无法执行职务的结果,但与行为人的行为并无必然的因果关系,也不应以犯罪论处。 (二)因使用暴力方法犯本罪,致使军人重伤、死亡的,或者犯本罪时抢夺、抢劫军人枪支及其他武器装备的应当按想象竞合犯处罚原则处理,即对行为人从一重罪处断。走私人员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边防军人依法缉私的,应对行为人按走私罪与阻碍军人执行职务罪数罪处罚。 (三)区分本罪与妨害公务罪的界限两罪在主观心理状态方面是相同的,都是基于故意;在客观方面都是以暴力和威胁方法为犯罪手段,实施了阻碍执行职务的行为。二者主体相同。都是一般主体,即可以是任何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其区别主要在于侵害的客体不同。阻碍军人执行职务罪侵害的客体是军职任务的正常执行活动,侵害的对象是军人;妨害公务罪侵害的客体是社会管理秩序,侵害的对象是国家工作人员。(四)区分本罪与扰乱社会秩序罪的界限阻碍军人执行职务罪与扰乱社会秩序罪的行为人在主体、主观心态、客观表现方式方面有相似之外,但也有明显的区别: (1)侵害的客体不同。前者侵害的客体是军人的正常执行职务活动,是国防利益,后者则是社会秩序。 (2)侵害的对象不同。前者侵害的对象,必须是军人,后者则是针对特定的机关、单位等。(3)犯罪手段不尽相同。前者是使用暴力、威胁方法,后者的犯罪手段则是多种多样的,如暴力袭击、强行侵占、冲击、哄闹等。 (4)犯罪结果不同。前者不一定造成具体的危害结果,而后者必须是情节严重,使国家、军队、社会道受严重损失的,才构成犯罪。 (五)区分阻碍军人执行职务罪与阻碍执行军事职务罪的界限阻碍执行军事职务罪,是指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指挥人员或者值班、值勤人员执行职务的行为。两罪侵犯的直接客体相近为国防利益、军事利益,犯罪行为、主观方面相同,其主要区别是犯罪对象不同。前者的犯罪对象是所有依法执行职务的军人,而后者的犯罪对象仅指依法执行职务中的指挥人员和值班、值勤人员。本文进行了全面的介绍,让大家从法律和事实两个角度有了全面的认识和理解,这不仅是在告诉大家触犯阻碍军人执行军事职务罪,同时也是在提醒大家要积极的配合军事行为,确保国家的利益得到有效的保护。
根据《刑法》第368条第一款规定,以暴力、威胁方式阻碍军人依法执行军事职务的,应立案。本罪是行为犯,行为人只是以暴力、威胁方式阻碍军人依法执行军事职务的行为,原则上构成犯罪,应立案追究。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423人已浏览
717人已浏览
439人已浏览
119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