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假合同不生效。合同一般自依法成立以来生效,或者办理批准登记手续后生效;但对于假合同,当事人不表达合同的真实意图,也不打算履行合同,合同不具有...
对于事实婚姻,要区别对待:在1994年2月1日之前形成的事实婚姻,离婚时按照夫妻关系对共同财产予以认定,适用照顾女方、抚养子女一方、无过错方...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近年来,颇为流行的“网络婚姻”有三种状态:一是某些人利用网络的形式举行结婚仪式结成合法而真实的婚姻关系;二是双方通过网络结识并结合的婚姻;三是真实的婚姻以外的一种虚拟的、只存在于网上的、精神上的所谓“婚姻”。而第三种状态下的婚姻关系,双方没有现实的婚姻关系基础,没有合法的夫妻身份,可能是未成年人,也可能是已有婚姻的人,甚至是不具备结婚实质条件的人。 根据中国法律的相关规定,公民婚姻成立实行登记主义原则,网络“婚姻”显然不具备这一法定形式要件,“网络夫妻”因此无重婚之嫌。而且,“网络夫妻”双方在登陆注册时,通常都不以真实资料示人,彼此之间甚至连对方的真实姓名和性别都不知道,在网上不可能有同居的事实发生,更谈不上家庭暴力和虐待、遗弃家庭成员。这就是说,依据现行法律法规,因“网络婚姻”导致现实婚姻关系破裂而离婚时,在网上结婚一方的配偶,想要通过诉讼手段来追究对方的责任,在现阶段来看几乎是不可能的。 《婚姻法》中关于过错方的规定,不能单纯地以具有婚外性行为或与他人同居才能认定为夫妻一方有过错,“网络婚姻”也应当视为夫妻一方有过错的一种情况。因为夫妻双方在缔造婚姻的时候,双方都对这个婚姻有所期待,希望在精神上互相抚慰,在经济上互相扶持。如果哪一方破坏了,即使法律上没有规定承担什么责任,但起码应当将其认定为过错方。正因为一方存在过错,所以,终止所谓“网络婚姻”的证据,法院、律师或者当事人都比较容易取得。 在现行法律前提下,我们应加深对《婚姻法》有关条文的理解,从立法本意上做出准确解释,并正确适用法律,一是要填补相关法律空白。二是法院在审理此类案件时,在财产分割上应灵活操作,真正做到照顾、保护无过错方。
事实婚姻在1994年之前是有效的,按照法律不溯及过去的原则。事实婚姻在1994年后无效。1、男女双方同居(即男女双方持续稳定共同居住)行为始于1994年2月1日;二、同居以夫妻名义进行;三、同居双方1994年以前同居时已经具备结婚的实质要件。所谓婚姻的本质要件是男女双方建立夫妻关系所必需的条件,包括:1。双方均达到法定婚龄(男二十二,女二十);2、双方自愿结婚;3、双方均无配偶,不属于直系血亲或三代以内旁系血亲;4、没有医学上认为不应该结婚的疾病。综上所述,1994年后,事实婚姻无效
根据法律规定,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结婚登记。符合法律规定的,登记,发给结婚证。完成婚姻登记,即建立婚姻关系。未办理结婚登记的,应当补办登记。因此,男女同居但未向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结婚登记,未领取结婚证,无婚姻关系,无法律效力。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00人已浏览
215人已浏览
659人已浏览
117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