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为了防止招标投标过程中的限制竞争行为,《反不正当竞争法》从保护和鼓励公平竞争,制止不正当竞争的角度,对招标投标行为作出明确规范:“投标者不得...
为了防止招标投标过程中的限制竞争行为,《反不正当竞争法》从保护和鼓励公平竞争,制止不正当竞争的角度,对招标投标行为作出明确规范:“投标者不得...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l)调查询问权。监督检查部门按照规定的程序询问被检查的经营音、利害关系人、证明人,并要求提供证明材料或者与不正当竞争行为有关的其他资料;被检查的经营音、利害关系人和证明人应当如实提供有关资料或者情况。 (2)查询、复制资料权。监督检查部门可以查询、复制与不正当竞争行为有关的协议、账册、单据、文件、记录、业务函电和其他资料。 (3)检查财物权。对于属于《反不正当竞争法》第5条规定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有关的财物,监督检查部门有权进行检查,必要时可以责令被检查的经营者说明该商品的来源和数量,暂停销售,听候检查,不得转移、隐匿、销毁该财物。
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指经营者在市场竞争中,采取非法的或者有悖于公认的商业道德的手段和方式,与其他经营者相竞争的行为在现实生活中,不正当竞争行为五花八门、形形色色、举不胜举所以,各个国家的竞争法律制度往往首先对不正当竞争行为作出概括性的规定,然后再具体列举出典型的、突出的、在一定时期内比较严重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明文加以禁止
投标人与招标人之间的相互勾结,造成内定中标,使招标投标流于形式,主要表现为: 1.招标人在公开开标之前,私下开启投标人标书,并通过给尚未报送标书的投标人。 2.招标人在要求投标人就其标书澄清事项时,故意做引导性提问,以促成该投标人中标。 3.招标人在审查、评选标书时,对同样的标书实行差别对待。 4.投标人与招标人私下商定,在公开投标时压低或抬高标价,中标后再给以额外补偿。 5.招标人向某投标人泄露其招标底价。 6.在招标过程中出现的其他营私舞弊的行为。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425人已浏览
130人已浏览
204人已浏览
178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