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交通肇事罪缓刑的限制主要为:如果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五类交通肇事者不能判缓刑.包括:交通肇事后逃逸,不积极救助被害人,致损害后果扩大的;酒后驾车、无证驾驶的;高速驾驶车辆,有证据证明其超过限速50%以上的;明知是报废车辆或车辆关键部件失灵仍驾驶的;驾驶无牌、套牌车辆的。 对肇事者能积极赔偿,真诚悔罪,取得被害人及其亲属真诚谅解的,且具有自首、积极救助被害人等法定、酌定从轻情节的,法院可酌情从轻处罚。
交通肇事罪缓刑的适用条件根据《刑法》第72条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人。对缓刑考验期内,不按协议赔偿被害人又未与被害人达成延期赔偿协议的,可以考虑对其撤销缓刑。在处理交通肇事案件中,有相当一部分案件被害方得不到赔偿,加深了痛苦,而被告人却未履行赔偿义务。所以缓刑考验期是对被告人行为的考验,按协议积极赔偿是其义务,也是其悔罪表现的体现,不严格按协议履行赔偿义务又未能与被害方达成延期赔偿协议的,是其不愿悔罪的体现,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对其进行惩罚,以此制约被告人积极按协议履行义务,也是罪刑责相适应的体现。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341人已浏览
166人已浏览
147人已浏览
217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