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采购合同应注意以下法律事项:1。了解对方的经济实力、信用状况和不良行为记录;2。采购合同的当事人应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3。销售合同的内容...
签订国外网购合同的注意事项:、审查开发商是否具有《商品房预售许可证》,这表示开发商是否具有《国有土地使用权证》、《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施...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一、采购合同签订之前的风险控制 1、主体资格审查 签订合同前,应对供货商的资格进行认真审查。主体资格审查主要可分为自然人,法人两类。 2、履约能力调查 通过履约能力调查,查明对方当事人的经济实力、信用情况和不良行为记录,为避免合同风险提供有力保障。 二、采购合同签订过程中的风险控制 1、合同的主体 采购合同的主体指买受人和出卖人,亦称需方和供方或买方和卖方,是合同的当事人,是合同权利、义务的具体承担者。 2、买卖的标的物 双方一定要明确约定买卖产品名称、品牌、规格、型号、等级,生产厂家,数量等详细内容,尽可能把产品的各项标示都作为标的内容写进合同。 3、价款及支付方式 合同中应明确产品单价、计量标准、数量、产品附件等,对于涉外合同,还应当明确货币种类及外汇结算标准,防止出现分歧。另外,支付方式也应当约定明确 4、标的物交付 采购合同中对交货方式,运输方式,交货地点、时间及运输费用的承担等事项约定明确。 5、质量标准 采购合同一定要写上具体的质量标准,避免发生质量纠纷时“没有规矩”; 6、违约责任 采购合同中作出较为详尽的规定,如约定定金、违约金以及赔偿金的计算方法等。 7、争议解决条款的约定 纠纷解决方式主要有两种仲裁和诉讼。 三、采购合同履行过程中的风险控制 1在采购合同履行过程中,采购人员应该密切关注合同标的物的交付时间及权利过户的时间,敦促出卖方按时交付标的物; 2注意对合同标的物的质量检查,如遇到标的物不符合合同约定的质量要求的,应及时进行退、换货处理; 3合同履行完毕后对供货商进行评价,为下次确定供货商积累材料等。如果采购合同存在保密条款,应注意通知合同履行人员,注意保护商业秘密。
第一步是形式审查。形式审查就是看合同内容是否完整,是否有前后矛盾的地方。常见的错误有:当事人名称不一致、不完全、错误或矛盾,合同名称与实质内容不符、时间签署前后不一样,地址、法定代表人错误等。 第二步是实质审查。主要是对合同正文的审查,这是合同最关键的内容,包括:合同条款是否完备、合法;合同内容是否公平,是否严重损害集团公司利益;条款内容是否清楚,是否存在重大遗漏或严重隐患、陷阱。 第三步是沟通与参照。沟通指的是与合同经办人、起草人甚至对方进行沟通,就合同谈判、协商及合同目的等内容进行交流,合同条款中不清楚或者含糊的条款,也需要他们作出明确的解释和说明。参照是指找到与所审合同相关的国家合同示范文本、行业推荐的示范合同文本、企业的合同范本等,对照在条款和内容上有何重大差别,分析或者询问原因。
招标程序:政府采购的招标程序一般为: 1、采购人编制计划,报财政厅政府采购办审核; 2、采购办与招标代理机构办理委托手续,确定招标方式; 3、进行市场调查,与采购人确认采购项目后,编制招标文件。招标文件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1)招标须知;2)投标须知;3)合同条款;4)技术规格;5)投标书的编制要求;6)供货一览表、报价表和工程量清单;7)履约保证金;8)供应商应当提供的有关资格和资信证明文件。 4、发布招标公告或发出招标邀请函;招标通告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1)采购单位的名称的地址;2)采购货物的性质、数量及交货地点,需进行工程的性质和地点或所需采购的服务的性质和地点;3)要求供应货物的时间或工程竣工的时间或提供服务的时间表;4)将用以评审供应商资格的标准和程序;5)获取招标文件的办法和地点;6)采购实体对招标文件收取的费用及支付方式;7)提交招标书的地点和日期;8)开标日期、时间和地点。 5、出售招标文件,对潜在投标人资格预审; 6、接受投标人标书; 7、在公告或邀请函中规定的时间、地点公开开标; 8、由评标委员对投标文件评标; 9、依据评标原则及程序确定中标人; 10、向中标人发送中标通知书; 11、组织中标人与采购单位签订合同; 12、进行合同履行的监督管理,解决中标人与采购单位的纠纷。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83人已浏览
325人已浏览
85人已浏览
210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