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十九条规定,医疗行为过错,医疗机构的赔偿,应当综合下列因素,确定具体赔偿数额: (一)医疗事故等级; (二)医疗...
是的,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医疗机构对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没有因果关系,没有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民事诉讼证据规则》第四条下列侵权诉讼应...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医疗机构承担全部责任的,医疗事故赔偿金额应当根据医疗事故等级、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与患者原有疾病状况的关系等因素确定。医疗事故赔偿应考虑以下因素,确定具体赔偿金额:(一)医疗事故等级;(二)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中医疗过失行为的责任程度;(3)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与患者原有疾病状况的关系。不属于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
1、医疗行为存在过错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后果,但不构成医疗事故的; 2、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机构在计划生育服务中造成他人人身损害的后果,但不构成医疗事故的; 3、因医疗机构使用的药品、医用设备、医疗器械存在质量缺陷造成患者人身损害后果的; 4、因输血感染病毒造成患者人身损害后果的; 5、其他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的行为造成患者人身损害后果的。 由此可见,在医疗纠纷案件中,双方争议的焦点往往在赔偿金额上面,正确裁定医疗机构承担的赔偿金额是法院处理这类案件的重中之重。关于医疗纠纷赔偿标准,也有相关法律规定。每一种赔偿项目都对应各种的计算方式和标准。只有在赔偿标准的原则下处理医疗纠纷赔偿,才能使双方合法利益都得到维护。
根据《民法典》规定,患者有损害,因下列情形之一的,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 (一)患者或者其近亲属不配合医疗机构进行符合诊疗规范的诊疗; (二)医务人员在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下已经尽到合理诊疗义务; (三)限于当时的医疗水平难以诊疗。前款第一项情形中,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也有过错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理解这三种情形时,应注意: 第一,患者或者其近亲属不配合医疗机构进行符合诊疗规范的诊疗。该种情形下医疗机构完全免责的前提,必须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没有过错。如果患者或者其近亲属有不配合诊疗的行为,但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也有过错的,医疗机构仍应对患者的损害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第二,医务人员在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下已经尽到合理诊疗义务。本项内容规定了两个要件,分别为:一是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二是医务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尽到合理的诊疗义务,包括对患者伤病的准确诊断,治疗措施和治疗用药的合理、适当,谨慎履行说明告知义务,将紧急救治措施对患者造成的损害控制在合理限度之内。 第三,限于当时的医疗水平难以诊疗的。医疗行为具有高技术性、高风险性、复杂性以及不可控因素,还有很多未知领域需要探索,目前还不能达到100%的治愈率。此外,由于病人个体的差异性,就是治疗常见病或者治疗同一种疾病,即便医生采取相同的诊疗措施,所达到的效果也不尽一样。因此,法律对医务人员采取的诊疗行为是否存在过错的判断,只能基于当时的医学科学本身的发展,即是否尽到与当时的医疗水平相应的诊疗义务。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48人已浏览
113人已浏览
235人已浏览
190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