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欠条诉讼时效是3年。 1、当事人约定同一债务分期履行的,诉讼时效期间从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 2、未约定履行期限的合同,根据相关法...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当事人约定同一债务分期履行的,诉讼时效期间自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最长诉讼时效是指时效期间为20年的诉讼时效。《民法通则》第137条规定:“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20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不能随便诉告。 应在知道自己权利被侵害的三年内提出民事诉讼,否则如果超过三年的诉讼时效,法院将不再受理相关的诉讼请求。同时,我国法律还规定了最长诉讼时效为20年,在权利遭到侵害后20年如果当事人仍未提起诉讼的,就无法得到法律的保护了。
2017年3月1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并公布了2017年最新民法总则,此次民法大修,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其中诉讼时效由原来的2年改为3年。对于债权人债务人意义重大。具体条款为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民法总则诉讼时效的问题如下:最高人民法院18日公布《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解释》,妥善处理民法总则与关于诉讼时效制度主要不同规定的衔接问题。该司法解释规定,民法总则施行后诉讼时效期间开始计算的,应当适用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八条关于三年诉讼时效期间的规定。当事人主张适用民法通则关于二年或者一年诉讼时效期间规定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民法总则施行之日,诉讼时效期间尚未满民法通则规定的二年或者一年,当事人主张适用民法总则关于三年诉讼时效期间规定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司法解释同时规定,民法总则施行前,民法通则规定的二年或者一年诉讼时效期间已经届满,当事人主张适用民法总则关于三年诉讼时效期间规定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民法总则施行之日,中止时效的原因尚未消除的,应当适用民法总则关于诉讼时效中止的规定。最高法民二庭负责人表示,诉讼时效制度是民商法中的一项基本制度。民法总则对民法通则的规定进行了修改、完善。由于两法的规定存在不同,导致在司法实务中,对如何正确适用民法总则诉讼时效制度存在较大争议,亟需统一司法裁判标准。同时,该司法解释从司法角度促进诚信社会建设,维护社会交易秩序稳定,防止义务人利用诉讼时效制度恶意逃废债务。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39人已浏览
182人已浏览
160人已浏览
633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