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在单位行贿犯罪中,并非所有直接责任人都承担同等责任。这种犯罪也是自然人实施的组织犯罪,但与传统刑法共同犯罪相比,形式和实质上都有很大差异。因...
单位贿赂的直接责任人一般是法人或者法定代表人,这里的直接责任人是刑法所称的直接责任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的总称。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是指直接、组织...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根据单位责任人在贿赂犯罪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分为主要责任人和次要责任人。对确定直接责任人员的主次,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职权的大小。职责权限越大,责任越大。(2)因果关系的形式。行为人在因果关系链中起主导作用的主要作用。(3)作用程度。主动出谋划策,积极实施者,责任相对较重。
行贿罪,是指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行为。行贿罪具有如下构成特征:1.行贿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工作人员公务行为的廉洁性。2.行贿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行为。与受贿的形式相对应,行贿也分为两种情形:一是行为人主动给予受贿人以财物。在这种情况下,无论行为人意图谋取的正当利益是否实现,均不影响行贿罪的成立。二是行为人因国家工作人员索要而被动给予其财物。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行为人是因被国家工作人员勒索而被迫交付财物,只有在行为人获得不正当利益的情况下,才能构成行贿罪。如果没有获得不正当利益的,不是行贿。此外,根据刑法第389条第2款之规定,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的,也应以行贿论处。这种特殊行贿行为,理论上也称为经济行贿罪。根据法律的规定,构成行贿罪没有财物数额方面的要求,但依据1999年8月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行贿行为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才能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一,行贿数额在1万元以上的;第二,行贿数额不满1万元,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谋取非法利益而行贿的;向3人以上行贿的;向党政领导、司法工作人员、行政执法人员行贿的;致使国家或者社会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
如果行贿人没有被立案或者行贿案已结案,那其作为证人作笔录时应当是询问笔录; 如果行贿人已经被立案侦查且尚未结案,即使作为证人对其作笔录,也应当做讯问笔录。 从证据角度讲,两种笔录的证明力是同等的。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74人已浏览
1,277人已浏览
212人已浏览
178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