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公民因实施见义勇为行为致使自身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申请法律援助,不受本条例规定的经济困难条件的限制。见义勇为行为的认定,依照国家和本市有...
法律援助人员办结法律援助案件后应当制作结案报告,并按照归档规范将法律援助过程中形成的法律文书、资料归档,提交法律援助机构。法律援助机构收到前...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由人民法院指定辩护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在开庭10日前将指定辩护通知书和起诉书副本或者判决书副本送交其所在地的机构。法律援助机构应当及时将与案件有关的材料转交法律援助服务机构,并在人民法院开庭3日前,将确定的承办人员名单告知作出指定的人民法院。
申请人能够证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机构可以直接认定其经济困难,无需提供第十八条第二款规定的经济困难证明:(一)属于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二)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或者生活困难补助金的;(三)在社会福利机构由政府供养的;(四)重度残疾或者患有重大疾病且无固定生活来源的;(五)人民法院给予司法救助的。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机构可以先行提供法律援助:(一)不及时提供法律援助可能使当事人面临重大人身或者财产危险的;(二)不及时提供法律援助可能会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三)有其他紧急或者特殊情形的。法律援助机构发现先行提供法律援助的受援人不符合本条例规定的法律援助条件,应当终止法律援助。因先行提供法律援助而发生的费用,由受援人承担。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97人已浏览
3,422人已浏览
7,208人已浏览
681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