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看具体情况。《刑法》第二十四条第一款[2]规定,暂停犯罪的概念是: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是暂停犯罪。暂停犯...
根据中国刑法的规定,第24条第2款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显然,中国刑法和许多国家的刑法一...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从中国刑法的规定来看,第24条第2款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显然,中国刑法也同许多国家的刑法一样,对中止犯,是“应当”从宽,并且,从宽的内容也差异极大,中止犯至少可以得到减轻的待遇。各国对犯罪中止的处罚均远轻于对犯罪未遂的处罚。这是一个奇怪的现象,东西方文明的激烈冲突,各国法文化传统以及刑法价值观的巨大的差异,在这一点上都烟消云散。各国立法者庄严宣布:对中止犯就应大幅度从宽处理。尤其在中国刑法中,犯罪中止不仅比犯罪未遂、犯罪预备的处罚轻,而且与整个刑法所规定的其他法定从宽情节相比,也是独一无二属于最轻的。
犯罪中止 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不是犯罪未遂,犯罪未遂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而以上说的是其自动放弃犯罪. 量刑: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犯罪预备的概念和特征 概念:是故意犯罪过程中未完成犯罪的一种停止形态,是指行为人为实施犯罪而开始创造条件的行为,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着手犯罪实行行为的犯罪停止形态。 特征:1客观特征 1)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犯罪的预备行为 犯罪行为不同于犯意表示 犯意表示:以口头、文字或其他方式对犯罪意图的单纯表露。 2)行为人尚未着手犯罪的实行行为 2主观特征 1)行为人进行犯罪预备活动的意图和目的,是为了顺利地着手实施和完成犯罪。 2)犯罪在实行行为尚未着手时停止下来,从主观上看是违背行为人意志的。 犯罪未遂的概念和特征 概念:已经着手实施犯罪,由于犯罪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得逞的。 特征:1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 2犯罪未完成而停止下来 3犯罪停止在未完成形态是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所致 犯罪中止的概念和特征 概念:自动放弃犯罪或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而未完成犯罪 特征:1自动放弃犯罪的犯罪中止1)时空性2)自动性3)彻底性 2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性 1)时空性2)自动性3)彻底性 4)有效性 犯罪既遂是犯罪的完成形态,何谓犯罪既遂,在学理和判解上一般有三种观点,一是结果说,主张犯罪既遂就是故意实施犯罪行为并且造成了法定的犯罪结果时所呈现的停止形态。二是目的说,主张犯罪既遂就是故意实施犯罪行为并且达到了行为人预期的犯罪目的时所呈现的停止形态。三是构成要件说,主张犯罪既遂就是故意实施的犯罪行为具备了特定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所呈现的停止形态。
从中国刑法的规定来看,第24条第2款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显然,中国刑法也同许多国家的刑法一样,对中止犯,是“应当”从宽,并且,从宽的内容也差异极大,中止犯至少可以得到减轻的待遇。各国对犯罪中止的处罚均远轻于对犯罪未遂的处罚。这是一个奇怪的现象,东西方文明的激烈冲突,各国法文化传统以及刑法价值观的巨大的差异,在这一点上都烟消云散。各国立法者庄严宣布:对中止犯就应大幅度从宽处理。尤其在中国刑法中,犯罪中止不仅比犯罪未遂、犯罪预备的处罚轻,而且与整个刑法所规定的其他法定从宽情节相比,也是独一无二属于最轻的。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47人已浏览
156人已浏览
123人已浏览
142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