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工伤和交通事故适用鉴定标准如下: 1、对于工伤伤残等级鉴定适用2007年5月1日实施《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对于道路交通事故伤...
交通事故重伤鉴定标准是: 1、重伤一级:各种致伤因素所致的原发性损伤或者由原发性损伤引起的并发症,严重危及生命;遗留肢体严重残废或者重度容貌...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交通事故伤残鉴定赔偿标准: 《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25条规定,残疾赔偿金根据受害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或者伤残等级,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自定残之日起按20年计算。但60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1年;75周岁以上的,按5年计算。 1.残疾赔偿金性质的确定 残疾赔偿金的性质,是财产损害赔偿还是精神损害赔偿《人身损害赔偿解释》是以《国家赔偿法》的规定为依据,确定残疾赔偿金的性质是指对因残疾而导致的收人减少或者生活来源丧失给予的财产损害性质的赔偿, 2.丧失劳动能力程度的认定标准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21条的规定: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劳动能力鉴定是指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处理障碍程度的等级鉴定,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分为十个伤残等级,最重的为一级,最轻的为十级。生活自理障碍分为三个等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和生活不能自理部分。 3.伤残等级的认定标准 我国关于伤残等级的鉴定标准可以说“令出多门”,针对不同人员的伤残,不同的主管机关制订了不同的鉴定标准。道路交通事故案件中受伤人员的伤残程度评定一般应适用公安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
交通事故八级伤残鉴定标准如下:1、颅脑、脊髓及周围神经损伤致:(1)轻度智力缺损或精神障碍,日常生活有关的活动能力部分受限;(2)中度失读伴失写症;(3)半身或偏身型深感觉缺失;(4)阴茎勃起功能障碍。2、头面部损伤致:(1)一眼盲目4级以上;(2)一眼视野接近完全缺损(直径小于5°);(3)上颌骨、下颌骨缺损,牙齿脱落12枚以上;(4)一耳极度听觉障碍;或一耳重度听觉障碍,另一耳中度听觉障碍;或双耳中等重度听觉障碍;(5)一侧耳廓缺失(或严重畸形);(6)鼻尖及一侧鼻翼缺损(或畸形);(7)面部瘢痕形成面积18平方厘米以上;(8)面部大量细小瘢痕(或色素明显改变)25%以上;(9)头皮无毛发50%以上;(10)颌面部骨或软组织缺损32立方厘米以上。3、脊柱损伤致:(1)颈椎或腰椎畸形愈合,颈部或腰部活动度丧失50%以上;(2)胸椎或腰椎二椎体以上压缩性骨折。4、颈部损伤致前三角区瘢痕形成50%以上。5、胸部损伤致:(1)女性一侧乳房缺失(或严重畸形),另一侧乳房部分缺失(或畸形);(2)12肋以上骨折。6、腹部损伤致:(1)胃、肠、消化腺等部分切除,影响消化吸收功能;(2)脾切除;(3)一侧肾切除或肾功能重度障碍。7、盆部损伤致:(1)骨盆倾斜,双下肢长度相差6cm以上;(2)双侧输尿管严重狭窄,或一侧输尿管缺失(或闭锁),另一侧输尿管狭窄;(3)尿道严重狭窄。8、会阴部损伤致:(1)阴茎龟头缺失(或畸形);(2)阴茎包皮损伤,瘢痕形成,严重影响功能。9、外阴、阴道损伤致阴道狭窄,严重影响功能。10、肢体损伤致:(1)双手缺失(或丧失功能)30%以上;(2)双手感觉缺失75%以上;(3)一足弓结构完全破坏,另一足弓结构破坏1/3以上;(4)双足十趾完全缺失或丧失功能;(5)双下肢长度相差6cm以上;(6)一肢丧失功能50%以上;11、皮肤损伤致瘢痕形成达体表面积20%以上。
要说交通事故工伤伤残鉴定标准的费用,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 (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七级伤残为12个月的本人工资,八级伤残为10个月的本人工资,九级伤残为8个月的本人工资,十级伤残为6个月的本人工资; (二)劳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每个地方的标准有所差异,你要告诉律师你是哪个地方的,而且还要知道你会不会继续在那个工厂上班。支付报酬则形成雇佣关系,造成伤残应当赔偿,具体赔偿数额可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确定。 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14个月的本人工资。保留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安排适当工作。 难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单位按月发给伤残津贴,标准为本人工资的60%,并由用人单位按照规定为其缴纳应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用人单位补足差额。 经工伤职工本人提出,该职工可以与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 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58人已浏览
206人已浏览
215人已浏览
583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