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一、残疾人犯罪怎么承担刑事责任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看,要正确适用我国刑法典第19条关于聋哑人、盲人犯罪的刑事责任规定,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
《刑法》第19条规定,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于刑法所规定的聋哑人、盲人犯罪的从轻处罚的规定,在适用上应当注...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刑法第十九条规定,聋哑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刑法规定的聋哑人、盲人犯罪的从轻处罚应当注意以下几点:(1)有两种适用对象:一种是聋哑人,即完全失去听力和语言功能,主要是先天性聋哑人和年轻聋哑人;第二种是盲人,即所有失去权力的人,主要是指先天性和年轻人;(2)聋哑人、盲人犯罪,应当坚持刑事责任与适当宽大处罚相结合的原则;(3)正确适用聋哑人、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的原则;聋哑人、盲人犯罪,原则上,大多数情况下应当从轻处罚;少数知识和智力水平不低于正常人,聋哑人、盲人(多为成年聋哑人、盲人),可以考虑不宽大处罚;对于聋哑人、盲人犯罪,原则上大多数情况下应当从轻处罚;对于极少数知识和智力水平不低于正常人,具有完全责任能力的聋哑人、盲人(多为成年人),不应考虑不应从轻处罚、盲人、盲人,不应当从轻处罚;
又聋又哑的人,又称聋哑人,是指丧失听觉能力和口头语言能力的人。盲人是指丧失视觉能力的人。我国刑法规定,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是要负刑事责任的,但是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又聋又哑或者盲人虽然生理上出现残疾,但其精神或智力是健全的,尤其是在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根据他们的经济条件和所处的环境不同,有的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教育,有的可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并不会因为身体的残疾而完全丧失辨认是非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因此,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应当与正常人一样负刑事责任。但是,考虑到盲人或者聋哑人毕竟有生理缺陷,其中许多人因生理上的障碍不仅会使他们在生活中会遇到许多困难,也会给他们接受教育带来不便,影响对事物的理解和对是非的判断,因此,对他们的处罚可以轻于正常人。但由于具有上述生理缺陷的人实施犯罪的情节,造成危害结果的严重程度,以及行为人具有的生理缺陷等具体情况不同,处罚的轻重程度也应不同,因此,刑法规定对“又聋又哑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这里应当注意的是,刑法规定“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而不是“应当”,即必须根据行为人的犯罪行为和其他具体情况,决定是否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刑法》第18条的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而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刑法第19条规定: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刑法之所以规定对盲人犯罪、聋哑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主要是考虑视觉等重要功能的丧失会导致人的认知、交流等能力下降,不能正常融入社会生活,其辨认自身行为性质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也弱于常人,故追究其刑事责任时可以从宽处罚。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85人已浏览
131人已浏览
721人已浏览
216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