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犯罪构成四要件说认为犯罪构成要件包括: 1、犯罪客体,即刑法保护的法益; 2、犯罪的客观方面,包括危害行为、危害结果、因果关系等要素; 3、...
我国《刑法》没有具体规定哪些罪名的犯罪预备要判处刑罚,只规定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犯罪预备的客观特征是行为人已经开...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酒后犯罪同样应受到刑罚的处罚。因为,第一,从生理角度来讲,人在醉酒的条件下,一般只能减弱控制能力。也就是说,行为人对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在认识上是清楚的。俗话说:“醉酒心里明”,就是这个道理。第二,如果我们的法律不规定酒后犯罪同样应负刑事责任,就必然会给那些借醉酒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人留下可乘之机,就必然会产生更多的所谓醉酒犯罪案件,给社会带来很大危害。所以,我国刑法第15条明确规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而且,一般也不能作为从轻、减轻处罚的理由。
犯罪嫌疑人被抓捕后,最终都要由法院判决是否有罪,而未经法院审判,任何人和单位都不得宣告他人有罪。在法律上,共同犯罪案件是否必须一起审理,是没有强制性规定。所以在法院审判实践中,对共同犯罪是否一同审判,往往都是由经办法官和实际案件情况决定的。一般情况下,共同犯罪案件可以合并审理的,都会合并审理,这样会比较容易查明事实,必要时还方便对质,通常也比较节约司法资源,减少诉累,至少经办法官不需要就同一案件开很多次庭。
法律没有明确规定所有残疾人都可以从轻处罚,但有规定的聋哑人或或者盲人可以从轻处罚,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规定,有多个量刑情节的,一般根据每个量刑情节的调整比例,采用同向相加、逆向相减的方法调整基准刑;有未成年人犯罪、老年人犯罪、限制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聋哑人或盲人犯罪、防卫过当、避险过当、犯罪准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从犯、胁从犯、教唆犯等量刑情节的,先适用量刑情节调整基准刑,再适用其他量刑情节调整。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91人已浏览
139人已浏览
187人已浏览
178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