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为确保依法公正办理减刑、假释案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和其他法律规定,结合司法实践...
第一条减刑、假释是激励罪犯改造的刑罚制度,减刑、假释的适用应当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最大限度地发挥刑罚的功能,实现刑罚的目的。 第二条对于罪...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自2012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其中规定了,无期徒刑罪犯经过一次或几次减刑后,其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十三年,起始时间应当自无期徒刑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有期徒刑罪犯的减刑起始时间和间隔时间为:被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罪犯,一般在执行一年六个月以上方可减刑,两次减刑之间一般应当间隔一年以上。被判处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罪犯,可以比照上述规定,适当缩短起始和间隔时间。
为确保减刑、假释案件依法公正处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等法律规定,结合司法实践制定本规定。第一条减刑、假释是激励罪犯改造的刑罚制度。减刑、假释的适用应当实施宽大、严格的刑事政策,充分发挥刑罚的作用,实现刑罚的目的。第二条对符合刑法第七十八条第一款规定的减刑条件的案件,应当综合调查犯罪的性质和具体情况、社会危害程度、原判决和有效判决的财产判决的履行情况、交付执行后的一贯表现。第三条悔改是指同时具备以下条件:(1)认罪悔改;(2)遵守法律、法规和监督,接受教育改造;(3)积极参与思想、文化、职业技术教育;(4)积极参与劳动,努力完成劳动任务。
人民法院受理减刑、假释案件,应当审查执行机关移送的下列材料: (一)减刑或者假释建议书 (二)终审法院裁判文书、执行通知书、历次减刑裁定书的复印件 (三)罪犯确有悔改或者立功、重大立功表现的具体事实的书面证明材料 (四)罪犯评审鉴定表、奖惩审批表等 (五)其他根据案件审理需要应予移送的材料。报请假释的,应当附有社区矫正机构或者基层组织关于罪犯假释后对所居住社区影响的调查评估报告。人民检察院对报请减刑、假释案件提出检察意见的,执行机关应当一并移送受理减刑、假释案件的人民法院。经审查,材料齐备的,应当立案材料不齐的,应当通知执行机关在三日内补送,逾期未补送的,不予立案。这些都是减刑假释最新规定细则,请注意。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356人已浏览
406人已浏览
311人已浏览
372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