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本篇文章重点探讨在取得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后,如何处理相关赔偿事宜。若当事各方就赔偿达成一致,交警部门需积极组织他们签署调解协议;如无法协商一...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问题: 1、事故责任认定: 因一方当事人的过错导致交通事故的,承担全部责任; 当事人逃逸,造成现场变动、证据灭失,公安机关交...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交通事故同等责任,若造成人身重伤、死亡或财产重大损失者,将认定为交通肇事罪,负相应刑事责任。若机动车辆因追逐碰撞前车或变更车道时影响同车道驾驶者,也可视为同等责任。交通肇事罪构成包括四个要素: 1. 客体:应受保护的重大交通运输安全。若仅因交通肇事未导致严重后果,则不构成此罪,自然亦非社会公共利益,无法成为客体。 2. 客观方面:行为人违反交通运输法规,造成重大事故,造成人身重伤、死亡或财产重大损失。 3. 主体:年满16周岁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实践中多涉及交通从业人员。而不满16岁或已满14岁者驾驶机动车肇事,并造成重大事故的案件,是否构成交通肇事罪? 4. 主观方面:过失,包括疏忽大意和过于自信两种。交通肇事罪所强调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对事故严重后果的心理态度,而对违反交通运输法规的注意义务,既可能是明知故犯,也可能是过失,均不影响交通肇事罪的成立。若行为人对其行为造成的严重后果持有故意心态,则应以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等相关罪名论处,而非交通肇事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报告存在一定的期限限制。通常情况下,该认定报告的完成周期不应超过三十个自然日。如果需要延长,必须得到上级部门的批准,但最长延长时间不得超过六十个自然日。具体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对事故现场进行准确勘察。这包括了解事故车辆、涉事人员以及道路及周围环境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事故发生当时的气象状况。 2. 对现场的证据材料进行妥善固定、提取或保全处理。 3. 寻找相关当事人、目击者进行深入细致的询问,并根据询问结果制作详尽的询问笔录。 4. 进行其他必要的调查工作。 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五十一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与鉴定机构确定检验、鉴定完成的期限,确定的期限不得超过三十日。如果超过三十日,应当报经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批准,但最长不得超过六十日。
交通事故责任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行人、乘车人以及其他在道路上进行与交通有关活动的人员,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其他道路交通管理法规、规章的行为,过失造成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所应承担的责任。江苏神阙律师事务所李玉律师解析。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58人已浏览
31人已浏览
318人已浏览
41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