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1、家庭监管的缺位; 2、政府管理的缺失; 3、自身素质不高,认知能力不足,是青少年犯罪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4、社会环境的污染,使青少年不能...
青少年犯罪的主客观原因具体有:自身法律意识淡薄;学校教育的失当;接受教育的程度低;社会环境的污染,使青少年不能明辨是非;家属对青少年的管教不...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家庭监管的缺位; 2、政府管理的缺失; 3、自身素质不高,认知能力不足,是青少年犯罪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4、社会环境的污染,使青少年不能明辨是非。 5、法律依据:《刑法》 第十七条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家庭结构健全而教育方法不当,导致青少年存在不良心理。这是最主要的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1)父母的纵容溺爱使子女容易养成好逸恶劳,贪图享受,自私自利,以我为中心,专横霸道,缺乏责任感,社交协调能力差等心理。而对子女不加管教自由放任,包庇纵容,容易使他们产生孤僻、冷漠、放荡不羁、狂傲自负等不良心理,常常会对周围的人和事物不满,易和他人发生争执冲突,一旦被坏人教唆就容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2)父母的教育观念偏差,教育方式方法不对,采取高压,专制和棍棒的管教方式,造成青少年的自卑、逆反、压抑、焦虑、过分孤僻和对他人充满敌意,具有较强的攻击性。这样的青少年一旦犯罪,暴力性犯罪就是其主要犯罪类型。 (3)父母素质低,亲子沟通不足。由于父母文化素质偏低,对于青少年的教育方式是以喂养为主,无法与他们进行心理上的沟通与交流,及时了解和掌握青少年的心理需求和情绪变化,导致青少年远离家庭,向外界寻求认同和支持,而导致受到不良影响。如个案访谈中的被告人童某某在学校里受到被害人殴打、威胁后,回家后也不愿意求助于父母,获取父母的帮助,导致其愤怒情绪升级,进而选择以暴制暴的方式处理矛盾,最终造成犯罪。
1、家庭监管的缺位; 2、政府管理的缺失; 3、自身素质不高,认知能力不足,是青少年犯罪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4、社会环境的污染,使青少年不能明辨是非。 5、法律依据:《刑法》 第十七条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46人已浏览
145人已浏览
258人已浏览
270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