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一、险种不同 这是个人缴纳和单位缴纳最为明显的区别。个人缴纳社保只能参保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两个险种;单位缴纳的是职工社保,包含养老保险、医疗...
一、险种不同 这是个人缴纳和单位缴纳最为明显的区别。个人缴纳社保只能参保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两个险种;单位缴纳的是职工社保,包含养老保险、医疗...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一、险种不同 这是个人缴纳和单位缴纳最为明显的区别。个人缴纳社保只能参保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两个险种;单位缴纳的是职工社保,包含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这5个基本险种。由此可见,单位缴纳社保可提供的保障要多。 二、缴费金额不同 个人缴纳社保,一般缴纳比例为20%,然后还要参考当地的平均工资和社保部门提供的缴费档次。最低的档次是60%,最高的档次是300%。 单位缴纳社保,缴费比例由公司出一部分,个人出一部分,养老保险是单位每个月为你缴纳20%,你自己缴纳8%;医疗保险是单位每个月为你缴纳9%,你自己缴纳2%,外加10块钱的大病统筹。
离职后,原单位从其公司账户内做减员处理,然后劳动者可以自己按自由职业者的身份自己继续缴纳社会保险,也可以转到新公司账户内,让新公司继续缴纳社会保险。 如果新公司在外地的,还需要先办理社会保险关系的转移手续。以下为如何办理社保转移手续: 1、原单位将《个人与单位解除劳动合同证明》、《养老保险手册》及其《单位职工养老保险缴纳增减人员登记表》一并提交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社会保险中心将劳动者的个人账户做减员,即从该公司的社保账户里将你减去。减员后,单位会将劳动者的《养老保险手册》、《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减员表》等相关手续交还于劳动者。 2、当你办理转移手续时,与解除劳动合同期间肯定有一段间隔,此期间所欠缴费用,必须到当地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所辖的社保中心窗口缴费。提供《养老保险手册》、《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减员表》等相关手续以自谋职业者的名义办理续保手续。这样劳动者才能办理转移手续; 3、办理转移手续前必须提供,所需转移到的新地方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详细地址、单位名称、开户行名称、银行帐号等相关手续给以自谋职业者缴费的服务中心,这样他们就能准确地把劳动者的养老保险个人怅户金额及期间利息一并转入到所需地社保中心续接。这样劳动者的保险关系就续接清楚了; 4、各地手续有所差异,可以拨打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咨询电话12333进一步咨询。
在原单位自动离职了,原单位会及时到用人单位所在地的社保局办理社保减员手续,如果用人单位不办理社保减员,用人单位需要继续缴费,这对用人单位来说是不经济的,不会存在社保欠费的说法,用人单位给劳动者办理社保减员手续后,劳动者可以依法办理社保转移,劳动者可以依法办理个人灵活缴纳社保,也可以待重新入职新用人单位后再缴纳社保。 《社会保险法》 第十二条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 职工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人工资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个人账户。 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分别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 第十三条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前,视同缴费年限期间应当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由政府承担。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出现支付不足时,政府给予补贴。 第十四条个人账户不得提前支取,记账利率不得低于银行定期存款利率,免征利息税。个人死亡的,个人账户余额可以继承。 第十五条基本养老金由统筹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 基本养老金根据个人累计缴费年限、缴费工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个人账户金额、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等因素确定。 第十六条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十五年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缴费至满十五年,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也可以转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者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按照国务院规定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 第十七条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的,其遗属可以领取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在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因病或者非因工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可以领取病残津贴。所需资金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支付。 第十八条国家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根据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物价上涨情况,适时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 《劳动合同法》 第五十条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劳动者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用人单位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在办结工作交接时支付。 用人单位对已经解除或者终止的劳动合同的文本,至少保存二年备查。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645人已浏览
177人已浏览
3,502人已浏览
175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