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1)法律行为是以意思表示为要素,根据意思表示内容产生法律效力的行为。也就是说,意思表示是法律行为的核心,没有真实意思表示,就不是法律行为。...
实际履行的功能在于恢复双方当事人在履行上的平衡,满足守约方订立合同的目的,损害赔偿的功能在于补偿守约方因违约所受的损失,两者功能不同,可以并...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准民事法律行为与民事法律行为的关系: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公民或者法人以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义务为目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合法民事行为。准民事法律行为是指表意行为中除民事法律行为以外的其他行为。(1)准民事法律行为与民事法律行为的关系:①两者都是当事人的行为。②两者都需要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只有表示才有法律后果。(2)准民事法律行为与民事法律行为的区别:民事法律行为在法律上的作用是行为人意思表达的内容;准民事法律行为的效果当然是根据法律的直接规定发生的。准民事法律行为的类型:①意思通知是指以某种意愿表示内容的行为,如被认可的催告和拒绝、义务履行的要求和拒绝、要约的拒绝等。②事实通知是指通知对方或公众客观事实作为表述内容的行为,如股东大会召集公告、承诺迟到通知、授予代理权通知、指名债权转让通知等。③情感通知是指以某种情感为表现内容的行为,如被虐待或遗弃的被继承人对被遗产或虐待的继承人的原谅。
事实行为,“法律行为”的对称。是指行政机关实施的不直接决定相对人的权利义务,不直接发生法律效果的行为。行政机关在管理中,除作出具有法律效果的行政行为外,其活动大部分属于事实行为,如做出决定前的材料准备行为,作出决定后的实际执行行为等。按其与行政行为的相关性划分,事实行为可分为程序性行为和非程序性行为;前者与行政行为紧密相联,对行政行为的产生过程和实施过程具有重大影响,常为行政程序法所规范,违法的可导致与其相关的行政行为的撤销;后者不依附于某一行政行为,如对相对人的监督检査行为,也受行政法的规定,在其违法时可能发生行政主体或行政工作人员的责任问题,如赔偿责任,惩戒责任等。
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法律行为有效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97人已浏览
728人已浏览
161人已浏览
381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