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规定在我国《》第233条,指的是犯罪行为人因过失导致他人死亡的行为。本罪认定的关键在于行为人的主观状态,即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将会导致受...
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行为人因疏忽大意没有预见到或者已经预见到而轻信能够避免造成的他人死亡,剥夺他人生命权的行为。 特征: (一)本罪侵犯的客...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规定在我国《》第233条,指的是犯罪行为人因过失导致他人死亡的行为。本罪认定的关键在于行为人的主观状态,即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将会导致受害人死亡的后果,但因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到了,却轻信可以避免。轻信可以避免是区分间接故意的和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关键,如果行为人已经预见到了,但明知不能避免,依然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构成间接的罪。本罪的客观方面最为重要的一点是造成了他人死亡的严重后果。本罪是结果犯,没有造成他人死亡,过失造成他人轻伤甚至重伤的,均不构成犯罪。
过失致人死亡罪是如何认定的?疏忽大意的过失致人死亡与意外事件的界限两者的共同点在于:1、客观上行为人的行为都引起了他人死亡的结果。2、主观上行为人都没有预见这种结果的发生。区分这两者的关键在于要查明行为人在当时的情况下,对死亡结果的发生,是否应当预见,如果应当预见,但是由于疏忽大意的过失而没有预见,则属于过失致人死亡。如果是由于不能预见的原因而引起死亡的,就是刑法上的意外事件,行为人对此不应负刑事责任。
过失致人死亡,是指由于普通过失致人死亡的行为。过失致人死亡罪必须是过失,即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他人死亡的危害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他人死亡的危害结果。客观上必须实施了致人死亡的行为,并且已经造成死亡结果,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必须存在因果关系。《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人已经在看守所了吧。在公安机关侦查阶段、检察院的审查起诉阶段,法院的审判阶段等出具法律意见书,从减轻、从轻、免除等方面为犯罪嫌疑人辩护,维护他的合法权益!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180人已浏览
113人已浏览
180人已浏览
840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