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对此,必须分析“销售假药罪”这一故意犯罪的认识因素。根据最新的“二阶层客观刑法论”,成立故意犯罪,必须行为人认识到行为、对象、结果、身份、不...
1、对此,必须分析“销售假药罪”这一故意犯罪的认识因素。根据最新的“二阶层客观刑法理论”,成立故意犯罪,必须行为人认识到行为、对象、结果、身...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购进、销售假药,前提必须是药品从正规渠道购进,(你可以追溯到卖家)在许可证的许可范围之内,(你没有超范围经营)合法销售,(没有异地经营)票、帐、货相符,一切手续、资料齐全(药品验收必须是从外观看不出是假药) 你可以收集全部,你守法经营的证据和从外观无法判断是假药的证据(这是指零售药店,批发企业应该有药品检验设备和人员,进货验收不明确的应该检验) 但是当地药监局是要按照《药品管理法》第48条、第74条的规定处罚(情节特别严重的公安机关按《刑法》第140条处罚)
1、对此,必须分析“销售假药罪”这一故意犯罪的认识因素。根据最新的“二阶层客观刑法”,成立故意犯罪,必须行为人认识到行为、对象、结果、身份、不存在违法阻却事实等五个方面所有的违法事实。也就是说,其中只要有一项没有认识到,就不可能构成故意犯罪。 2、对于不知情而销售假药的情形,行为人如果确实不知道“假药”存在,就不可能具备“销售假药”的故意,进而不可能成立“销售假药罪”。 因此,如果事实证据足以证明行为人是因不知情而销售了假药的,按照“罪刑法定原则”,应当不构成该罪,不应受到刑事处罚。此时,行为人及其辩护律师应当大胆进行无罪辩护。 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一条【生产、销售假药罪】生产、销售假药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条所称假药,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属于假药和按假药处理的药品、非药品。
对此,必须分析“销售假药罪”这一故意犯罪的认识因素。根据最新的“二阶层客观刑法论”,成立故意犯罪,必须行为人认识到行为、对象、结果、身份、不存在违法阻却事实等5个方面所有的违法事实。也就是说,其中只要有一项没有认识到,就不可能构成故意犯罪。 对于不知情而销售假药的情形,行为人如果确实不知道“假药”存在,就不可能具备“销售假药”的故意,进而不可能成立“销售假药罪”。 因此,如果事实证据足以证明行为人是因不知情而销售了假药的,按照“罪刑法定原则”,应当不构成该罪,不应受到刑事处罚。此时,行为人及其辩护律师应当大胆进行无罪辩护。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982人已浏览
147人已浏览
72人已浏览
205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